一代高僧:寒山大師
發布時間:2015-05-28 17:27:08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寒山大師(1937年 --?年 國籍:中國)為唐代隱逸詩僧,傳說其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與豐干(彌陀)、拾得(普賢)合稱「三圣」。他早年習儒,飽讀詩書,后轉而煉丹修道,繼之受豐干禪師點化,至國清寺潛修佛法,并與拾得結為至交。
寒山生性灑脫,不為世俗所羈,常以近似癡狂的游戲行徑來點化世人。其詩清奇雅致,展現出心靈世界的寬廣與自在,在文學史上具有甚高的地位,于美國、日本亦享有盛名。
寒山簡介
寒山,又稱寒山子,是唐代著名的白話詩人,亦為禪宗一代高僧,他不只聞名中國,在日本、美國也享有極高的聲譽。
寒山的身世和所處的年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主要活動在唐玄宗天寶年間,且足足活了一百多歲,因其在一首自敘詩里說:「老病殘年百有余,面黃頭白好山居」,可見他寫這首詩時已滿一百歲。
關于他的生卒年代,一說他出生于南朝梁大同年間(公元五三五年─五四五年),多數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應該推遲到二百多年后的唐玄宗天寶年間。因為他在講到自己考試不中的兩首詩里寫到:「書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一選嘉名喧宇宙,五言詩句越諸人」。這種科舉要考詩,而且要以「身、言、書、判」作為量才選官的標準是唐玄宗制訂出來的,這充分說明寒山生活的年代是在天寶年間。
另外,根據《太平廣記》中所引的〈仙傳拾遺〉里所說:「寒山子者,不知其姓氏。大歷中,隱居天臺翠屏山。」「十余年忽不復見」。接著又講述了「咸通十二年」,寒山子教訓毗陵道士李褐的故事。《宋高僧傳》和《傳燈錄》中記有靈佑禪師到天臺,在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遇見過寒山子。《五燈會元》中記有從諗禪師大約在貞元十一年間(公元七九五年)遇見過寒山子。
從以上材料大致可以推斷出:寒山出生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七三四年)左右,圓寂于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前后,這是他大致的生活年代,近代胡適之先生及其它研究者也大多認為寒山子是七世紀末到八世紀之間的人。
寒山生平
至于寒山的生平和經歷,前人的文章中沒有記載,使得這位詩僧顯得高深莫測、玄妙離奇,引起后代人的種種揣測。但是,寒山畢竟給我們留下了三百多首詩。只要細讀這些詩,悉心領會,就會從字里行間體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窺探到他寫詩時的生活情景。雖然有的只是片言只語、雪泥鴻爪,但仍能由此而窺其全豹。
寒山在詩中自敘「少小帶經鋤」、「從生是農夫」說明了他出生在農家,一邊耕作,一邊讀書。他的家鄉在那里呢?詩中也多次提到是陜西咸陽。「哀哉百年內,腸斷憶咸京」、「尋思少年日,游獵向平陵」,正標明了是京都咸陽。
寒山在出家前,家境情況是比較優裕的。他和兄長住在一起,也結過婚,有妻兒,這可從他詩中看出。「少小帶經鋤,本將兄共居,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他曾經發憤攻讀,想考個功名。「書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落了個考場失利。他也想學武戍邊,以身報國,「去家一萬里,提劍擊匈奴」,終也沒有如愿。從此,他周游各地,浪跡天涯。「樂山登萬仞,愛水泛千舟」。最后來到天臺,就在寒石山上隱居下來,一住就是五六十年。他就以寒山為姓名,有意隱姓埋名,不讓別人了解他過去的歷史。
「出生三十年,嘗游千萬里」,「一向寒山坐,淹流三十年。昨來訪親友,太半入黃泉。」可見他在寒山住了三十年后,曾出外訪過親友,也回過家鄉咸陽。但是,「那堪數十年,親舊凋落盡」,家鄉已人事全非了。從此以后,他就以寒山為家,終老山中。「昔日經行處,今復七十年。」「余今頭已白,猶守片云山。」、「寒山子,長如是。獨自居,不生死。」留下了千古絕唱。從以上這些詩句連貫起來看,寒山的生平經歷就很清楚了,用不著去妄加猜揣,他自己在詩中就已經告訴了人們,關于他的來龍去脈。
這本《寒山大師傳》,絕非任意杜撰,胡亂編造,而是一遍又一遍研讀了《寒山詩集》后,依循他的心路歷程演繹而成,大部分事情和人物都根據詩中的提示,只是人名(包括出家前的寒山)由我虛擬而已,這是我要鄭重聲明的。
寒山詩集
寒山和他的詩,過去以《三隱集》或《天臺三圣集》的刊本出現,同豐干、拾得的詩合并發行。宋代的發行本最古老,至少有五種。其中發行最早的是公元一一八九年國清寺志南的發行本。這些藏本大多根據唐代閭丘胤編撰的《寒山子詩集》。詩集前附有閭丘胤寫的一篇序,帶有很濃的神話色彩。后人所流傳有關寒山的傳說,大多根據這篇序文而來,成為記敘寒山生平的主要文章來源。
根據不少文史資料記載:寒山的詩在第九、十、十一世紀是相當風行的,在中國擁有很多讀者。宋朝出版的《新唐書.藝文志》第四十九卷中,寒山詩七卷,列在釋家詩里面。因為寒山這種半偈半詩的作品,在當時非常流行。他有明顯的禪宗色彩:主張「即心即佛」。所以從唐代末年開始,就被人們廣泛喜愛和流傳。還有相當多的禪僧模仿寒山,偽造他的詩。因此,歷來關于寒山的解釋,就為禪宗這一色彩所籠罩。
可能因為寒山的詩大部分極富佛教色彩,也可能他使用的語言是老百姓說的一般白話,甚至有不少方言俚語,因此頗受廣大民眾歡迎,但正統的文人卻不屑一顧。從十二世紀到十八世紀末近六百年中,寒山詩一直被排斥在正統文學之外,未列入大雅之堂。十二世紀計有功編的《唐詩紀事》,收了一千一百五十五位唐代詩人,其中沒有寒山。十四世紀楊士宏編的《唐音》,十五世紀高棣編的《唐詩品匯》,也都沒收進寒山的詩。這些集子都有「僧人詩」這部門,收了一些比寒山差得多的詩人,就是沒有寒山。至今之所以能保存下三百多首寒山詩,全靠民間印行的本子,才得以流傳。
但是,在佛教的圈子里,寒山詩頗為得道高僧所喜愛,且被廣為稱道。同樣以詩僧出名的禪宗大師貫休(公元八三二-九一二年),在詩中對寒山大師表達出無限崇敬之情:
不見高人久,空令鄙吝多。
遙思青嶂下,無奈白云何。
子愛寒山子,歌唯樂道歌。
會應陪太守,一日到煙蘿。
詩中提到的「樂道歌」,在《寒山詩集》中占相當大的一部份。唐代詩僧,例如:道吾和尚、懶瓚和尚等,也都同樣寫有「樂道歌」。除貫休外,《宋高僧傳》卷十三中記載:僧人本寂曾為寒山詩作過批注,這個批注本很風行一時。
一直到清朝,寒山詩才被正統文人所接受。《四庫全書》(公元一七八二年編成)收進了寒山詩。公元一七○七年編的《全唐詩》,一共收了二千二百多位唐代詩人,寒山詩被列為釋家詩之首,共收入寒山詩三○三首,編在二十三卷中。
到了民國,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時,寒山詩受到充分重視。寒山在文壇正式以詩人身份占一席之地。「五四」新文化健將胡適先生對寒山發生了很大興趣,花了一番工夫來考證他的生平年代,認為寒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白話詩人之一,他在公元一九二八年所著的白話文學史中,寒山與王梵志、王績三人并列為唐代早期的三位白話詩人。這和「五四」的新思潮白話文運動有密切的關系。
弘揚佛法
作為一代詩僧,寒山寫的詩自然以弘揚佛法的詩為最多。他勸人要「早覺悟」、「修行在今日」,儆戒那些「五逆十惡輩,三妻以為親。一死入地獄,長如鎮庫銀。」雖然他這些「輪回報應」的詩被正統認為是「偈」,不能算是詩,不予認同,但老百姓還是認為講出了人生的某些哲理而爭相傳誦。
特別是抒發自己參禪的心得體會的詩,更把人帶到一種毫無煙火氣的玄妙境界。「廓然神自清,含虛洞玄妙。」「寂寂絕塵埃」,「逍遙無寄托」,確是反映他割斷俗念、一心皈依的心境。如「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這樣的名篇,已成為寒山的代表作。不要說在中國,在日本、在歐美也十分流行,不少人能背誦。應該說,到他后期隱居寒石山后,詩寫得分外空靈飄逸,成為一種美的極致。「高高頂峰上,四顧極無邊。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千云萬水間,中有一閑士。白日游青山,夜歸巖下睡。」「石床臨碧沼,虎鹿每為鄰。自羨幽居樂,是為象外人。」「倏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這樣的詩句,俯拾皆是,如琉璃、如水晶般剔透晶瑩。
除宣揚佛家教義外,寒山詩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勸世警俗的。這類詩帶有很強的哲理性,如同人生格言。像提倡孝親教子的,如「養子不經師,不及都亭鼠。」、「不報父母恩,方寸底模樣。」;教人謹慎地擇居交友的,如「卜居須自審」、「他賢君即與,不賢君莫與。」;教人為人處世的,如「不須攻人惡,何用伐己善。」等等,不勝枚舉。當然,寒山從自身的經歷,深感官場的黑暗,社會的不公,貧富不均,正邪不分,他寫了不少政治諷喻詩,上面已列舉一些,這兒就不再贅述了。
寒山精神
寒山詩為何能在日本百年來享有很高的地位?這與日本崇尚佛教精神有關。故而具有宗教(特別是禪宗)意味的詩在日本所得的評價遠勝于中國。
佛家三法印以涅槃寂靜為最高境界,所以「情」字在佛門經典中要根絕,「欲」字更要徹底摒除。印度僧人不寫詩,中國佛家承繼印度僧人的精神,一般也不大寫詩。但是有的高僧受儒學影響較大,有的本身在出家前就是文人,寫詩作賦是平常事,所以也隨緣應酬寫點詩,但并不在這上面耗費過多心力。寒山雖已出家,并未剃度,尚保持文人隱士氣質,因而能成為一代詩僧。
但是日本僧人就不一樣了,戒律不及中國嚴謹。特別禪宗由中國渡海到東瀛后,成為日本僧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日本詩的傳統里,日本僧人愛作詩的風氣遠比中國還盛,很多一流的日本詩人都是僧人。如十二、十三世紀的《新古今集》中的西行法師,又如十七世紀俳句大師松尾芭蕉,都是著名的詩僧,寫了很多具有佛教意味的詩。寒山的詩中有不少禪宗的道理,宗教意味很濃,自然受到日本各階層人士的歡迎。如「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能不令人擊節贊賞嗎?
另外一個原因,日本人一向歡迎中國詩里白話成份較多的詩。通俗、易懂,瑯瑯上口,如白居易和元稹的詩在日本的地位遠比在中國高。
寒山的詩最突出的特色是通俗、自由。他各種內容的詩作,基本上都是用通俗淺顯的語言來表達,甚至大膽地引用俗諺方言,正符合日本人的審美情趣,使得寒山在日本成為評價很高的詩人。寒山的詩因通俗、簡明、流暢,而被正統文人所輕視;而在日本卻長盛不衰,像棵常青樹,這種有趣的現象是非常耐人尋味的。
日本人熱中寒山詩,是因為同屬東方人種,在文化心理和文學淵源上有很密切的血緣關系,這不足為怪。奇怪的是:寒山詩能在二十世紀的西方大為風行,吸引很多當代的美國青年,特別是嬉皮竟對寒山如此熱中,確是令人驚嘆不已。因為在時間上說,相隔了一千年;從地理空間上說,分別在東西半球;從思想和文化背景上說,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這些有意把自己打扮得披頭散發、衣衫襤褸、塵污滿面的嬉皮,怎么會找到寒山、視其為精神領袖、把他奉為宗師呢?
這是因為歐美成為高度工業化的社會后,一切全都變得刻板機械,生活也變得枯燥無味。「自我」失落了,人生失去了樂趣,一切都變得物化和僵化。為了找回失去的精神世界,重新獲得「自我」,西方的青年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東方,發現東方的文明和宗教中,有能使心靈得以解脫的一種玄機哲理。于是,禪宗就在美國大大風行起來。
一接觸到禪宗,必然要接觸禪宗大詩人寒山。他們發現在東方這高山上,在寒巖深處、云霧繚繞之中,有這樣一位破衫敝履、臨風浩歌的中國古代高士先哲。這和他們這群現代流浪漢,不光外形相似,心靈也十分相通。他們欣喜欲狂、歡呼雀躍,終于找到了心中頂禮膜拜的偶像,因此把寒山引以為精神領袖。
這在美國克洛厄(Jack Kerouac)所著的《法丐》一書里有充分的反映。《法丐》是克洛厄一本自傳體小說。描寫他同英文《寒山詩》翻譯者史奈德的一段友誼。書中寫他如何聽史奈德宣講寒山精神,翻譯寒山的詩。在《法丐》中對寒山進行了酣暢淋漓的描寫,把美國人理解的寒山精神發揮到極致。這可說是西方人通過寒山這個人了解到的東方精神、看到的東方世界。
寒山早期為飽讀詩書的儒生,而后煉丹修道,三十歲歸隱山林*1,后受豐干禪師點化成為得道高僧。他撲朔迷離的身世、潛在的心理素質、玄遠美妙的詩境,值得我們作深入的探求和研究。正如縹緲的寒石山上永遠回響著木魚清磬,那樣飄逸,又那樣空靈,一聲聲飄落在人們心田,雋永且又耐人尋味。我們可從這永恒的白發皤皤的詩僧身上,領悟人生的真諦。你彷佛能看到他嶙峋的雙顴,深陷的眼眶,如千年古潭映泛著青幽的光。他那如炬的目光,彷佛望穿一切世間真相。于是,生死、時空,一下子都沒有了距離和差異,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有靈光,只有菩提,只有一個吉光燦爛的大千世界,一種亙古不朽的精神。(文:薛家柱)
注釋:
其生命歷程可參閱寒山子詩:「出生三十年,當游千萬里。行江青草合,入塞紅塵起。煉藥空求仙,讀書兼詠史。今日歸寒山,枕流兼洗耳。」
本書參考篇目為:徐光大《寒山拾得和他們的詩》、鍾玲《寒山在東方和西方文學界的地位》、陳鼎環《寒山子的禪境與詩境》。
分享知識 創造價值!
>更多相關文章
- 90后大學生發明智能衣不僅刀刺不穿還可報警2015-05-29 04:05:09
- 一代高僧:寒山大師2015-05-28 05:05:08
- 寒山子詩八十八首2015-05-28 05:05:39
- 微信朋友圈“八項規定”2015-05-13 02:05:59
- 原來歐洲的孩子都這么玩兒!2015-05-13 02:05:56
- 學佛的意義在于做一個好人!2015-05-13 02:05:37
- 確定股票賣點的三種方法2015-05-13 02:05:10
首頁推薦
- 橡膠制品業銷售收入前100家企業03-17
- 橡膠加工工藝問答01-13
- 2014年1-8月中國塑膠橡膠原料及制品進出口統計分析12-29
- 關于開發橡膠制品用戶的心得12-27
- 常用橡膠配合劑分類與作用12-27
- 橡膠制品的生產流程12-27
- 合成橡膠及其發展歷史12-27
- 硫化車間管理辦法12-27
- 煉膠車間管理辦法12-27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