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催生“職業觀眾” 哭得好一天賺800
最近,隨著《我是歌手》等綜藝節目迅速走紅,有知情人士也爆出其背后隱藏的“產業鏈”:上述節目中流淚的觀眾實為制作單位安排的“暗樁”,每哭1次可領700元人民幣酬勞。職業觀眾儼然已經成為了新的“產業”。
職業拍手觀眾日薪300元
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在互聯網上搜索“兼職綜藝節目觀眾”的字樣,發現幾乎各大招聘網站都有相關帖子,但大部分工作地區顯示的是北京和上海。比如,上海某商務咨詢公司發帖稱“兼職各種綜藝節目嘉賓,價格不定,拍手觀眾,價格每天一百至三百元”。記者隨后撥通了該公司的電話,自稱是上海某高校的學生,詢問招聘事宜。
“這個(職業觀眾)有很多種,你看過《快樂大本營》吧,經常會抓拍一些前排的美女,這種基本上是每場兩三百,如果有加一些表演成分,像要流淚或大笑的,錢就更多。”據稱,“職業觀眾”薪酬最高的,是一些相親類節目或是糾紛調解類節目。“這些要求比較高,有的是專業出身,演得好拿800元一天的也有。”接電話的莫小姐說。
北京上海職業觀眾產業最發達?
記者留意到,對上述知情人士爆料,湖南衛視新聞發言人李浩回應稱:“真正能讓觀眾感動和哭的節目是極其稀有的,但《我是歌手》一定是。”他還歡迎持懷疑態度的記者現場打假,并相信他們一定會毫無收獲。《我是歌手》官方微博也轉發了李浩的微博。
不過,此前某電視臺一位編導在接受采訪時曾透露,基本上新出的綜藝節目,多多少少都會用到所謂的“職業觀眾”。
還有業內人士稱,其實很多地方衛視的綜藝節目并不是在本地的電視臺制作的,而是委托北京、上海的制作公司承制的,因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職業觀眾”產業尤其發達。據介紹,在北京、上海等地,專門提供“職業觀眾”服務的公司會根據節目定位配置不同類型的觀眾。
責任編輯:宋妍
- 90后大學生發明智能衣不僅刀刺不穿還可報警2015-05-29 04:05:09
- 一代高僧:寒山大師2015-05-28 05:05:08
- 寒山子詩八十八首2015-05-28 05:05:39
- 微信朋友圈“八項規定”2015-05-13 02:05:59
- 原來歐洲的孩子都這么玩兒!2015-05-13 02:05:56
- 學佛的意義在于做一個好人!2015-05-13 02:05:37
- 確定股票賣點的三種方法2015-05-13 02:05:10
- 橡膠制品業銷售收入前100家企業03-17
- 橡膠加工工藝問答01-13
- 2014年1-8月中國塑膠橡膠原料及制品進出口統計分析12-29
- 關于開發橡膠制品用戶的心得12-27
- 常用橡膠配合劑分類與作用12-27
- 橡膠制品的生產流程12-27
- 合成橡膠及其發展歷史12-27
- 硫化車間管理辦法12-27
- 煉膠車間管理辦法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