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地標”吸引游客 多倫多華埠重提籌建中國牌樓
據加拿大《明報》報道,曾于10多年前最早提出興建中國牌樓的多倫多中區華埠,事隔10多年后,由于環境轉變獲小區支持,及多倫多市府很大機會會資助部分興建費用,多倫多中區華埠商業促進區(CBIA)經數月研究后,決定于唐人街興建代表華埠標志的“中國牌樓”,日前已成立牌樓籌建專責委員會,盼華社鼎力支持這具意義的計劃。
多倫多中區華埠商業促進區主席雷普信接受訪問時,表示日前在董事會議上,經討論后決定在唐人街興建“中國牌樓”。配合興建牌樓工作進行,除成立專責委員會外,并將會成立若干個工作小組,希望在6個月內展開實質工作。
至于將會成立那些工作小組?他認為當中一些是必會有,例如籌款小組、宣傳小組、興建牌樓選址地點小組、工程籌建小組、收集民意咨詢小組等。
被問到為何在相隔10多年后,再次“舊事重提”決定興建中國牌樓?他指因時機成熟,包括現時小區有人支持興建,中區華埠雖已有很悠久歷史,可惜沒有一個可讓人一看便知是唐人街的“地標”,不像一提到“巴黎鐵塔”便知是巴黎,一提到“時代廣場”便知是紐約,一提到“斗獸場”便知是羅馬,因此如唐人街有地標,除會吸引游客外,對區內商戶生意亦有大幫助。
雷普信說,由于早前成立了商業促進區,所有對促進中區繁榮和市容有助的設施,如獲得市府同意,有關費用都會獲得市府最少資助一半,這對華埠商業促進區籌募興建有關費用壓力會減低,成功機會倍增。
至于在哪個地點興建?他說交由市民決定,最多市民贊成的地方就在該地點興建。他補充說,他個人認為,日后牌樓所在地方,應同時設有一些具中國色彩的配套,例如建造具中國式的亭臺樓閣休憩公園、售賣中國飾物等攤檔,予人入內感覺到有強烈中國文化色彩。
10多年前,中區華埠商業促進區的前身多倫多中區華埠發展委員會,曾提出興建中國牌樓的地點主要有兩處:(一)最理想的在登打士西街(Dundas St. W.)夾士巴丹拿路(Spadina Ave.)橫跨于士巴丹拿路,位于市中心四方八面的人都看到;(二)是位于登打士西街夾曉倫街處。
前者地點涉及繁雜公共設施搬遷問題,成本高昂,后者地點處于“內街”,不涉及重大公共設施搬遷;因此成本大為減少,唯一缺點是處于“內街”,不大顯眼,看到的市民不多。
責任編輯:吳麗秋
- 90后大學生發明智能衣不僅刀刺不穿還可報警2015-05-29 04:05:09
- 一代高僧:寒山大師2015-05-28 05:05:08
- 寒山子詩八十八首2015-05-28 05:05:39
- 微信朋友圈“八項規定”2015-05-13 02:05:59
- 原來歐洲的孩子都這么玩兒!2015-05-13 02:05:56
- 學佛的意義在于做一個好人!2015-05-13 02:05:37
- 確定股票賣點的三種方法2015-05-13 02:05:10
- 橡膠制品業銷售收入前100家企業03-17
- 橡膠加工工藝問答01-13
- 2014年1-8月中國塑膠橡膠原料及制品進出口統計分析12-29
- 關于開發橡膠制品用戶的心得12-27
- 常用橡膠配合劑分類與作用12-27
- 橡膠制品的生產流程12-27
- 合成橡膠及其發展歷史12-27
- 硫化車間管理辦法12-27
- 煉膠車間管理辦法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