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黃惲稱民國熱很可悲:民國是個很糟的年代
幸好很快就找到了可以消磨永日的東西,書。那時候,蘇州的古舊書店,開始逐漸放出“文革”時期的抄家的書籍,放進柜臺出售,都是些民國書籍,相當便宜。如太平書局出版的文載道(金性堯)的《風土小記》初版,一元而已;而清末民初的林譯小說,都是三五角,比新書還便宜,所以我選擇了這些。當然也買便宜的新書。慢慢開始個泛讀的階段,空閑時不休不眠地看,甚至還帶到上班時偷看,記得被車間主任收繳過一本汪曾祺的《晚飯花集》,至今未還。
讀書漸多,自然有了喜好方面的選擇。記得看《約翰·克里斯多夫》、路翎的《地主的兒女們》、文載道的《風土小記》都讀過三遍以上。有些書是人生的書,指示人生困惑的,如前兩者;有些書卻是愛好的書,如《風土小記》,我喜歡這樣的文字。我還抄寫錢鐘書的《談藝錄》和其他心儀的書籍。
因為民國書籍便宜,我更多買民國書,養成習慣后,每次到書店,總不肯空手而歸,所以從民國書,漸漸開始買民國期刊,甚至學校的同學錄、校刊等。由于有著極多的空閑時間,那時候我每本書都看,甚至在沒有新的可看時反復閱讀。因此之故,我對民國的興趣濃厚起來。
那年月,不能不說到謝泳先生對我的影響。謝泳先生從紀實文學的研究轉向儲安平、《觀察》和西南聯大的研究,我是從報紙上陸續讀到的,很合我的口味。于是,我冒昧地寫信給他,我們通起信來,互通有無,我把一些民國大學的資料寄送給他,他則送給我他的簽名著作,也鼓勵我做些研究。謝泳先生只比我大三歲,但他是那樣成熟,我還相當幼稚,我甚至寫不成一篇文章,對他的文章,我總是認真閱讀,也提供他不知道的情況,當然更多是學習他的表達,對他感興趣的題材,我都著意去搜集,譬如曾買了全套的民國《觀察》,還在《觀察》影印出版之前。
那時,我理解的民國,是謝泳先生筆下的民國,但漸漸的,我的民國觀還是產生了變化,我發現民國是個很糟的時代,動蕩不安,民不聊生,戰亂不斷,僅僅是知識分子的地位相較1949年之后,比較高些。這還是因為清朝的傳統的延續,民國很多好的,都是清朝的遺留。就拿知識分子來說吧,清朝舉人可以做官,可以不受刑責,可以免于賦稅,這就造成民眾心理上的高貴,于是到民國,知識分子在民眾心目中,斯文一脈,還是高看一眼。教授、學者自然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當后來知識分子的空間被極度壓縮之后,我們看民國,忽然就驚異了,其實追根溯源,不過是清朝士大夫特權的余光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談民國、民國熱,都不是學術研究,而是作雜文,借古諷今,這個風氣,如今有愈演愈烈的情況,我越讀民國書籍和報刊,越覺得民國熱的可悲,可悲的是每況愈下的知識分子地位,造成一種懷戀,美化了當年。說實在的,人性是不變的,民國知識分子的毛病,我們這個時代也有,民國知識分子的優點,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只是當年比較容易受關注,如今湮沒在人海之中,不被覺察。
職此之故,我想寫民國掌故,盡量不加偽飾地寫民國的人和事,希望大家看到和我們一樣的人和事,甚至猥瑣可笑,并非很多人筆下的那么偉大崇高。在我的筆下,我盡量少作贊譽,做到主觀的客觀。
對話黃惲
從小報細節打量民國
深圳晚報記者崔華林
熱衷民國小報上的小道消息
深圳晚報:很多人研究民國,從書刊、電影、服飾入手,除了民國期刊,您怎么想到讀民國的報紙?都有哪些報紙?
黃惲:上面的資料都為我用,并不是專門讀民國報紙。當年,報紙都放在市圖書館,借閱不便,抄錄也困難,我總抽空到圖書館看舊報紙,慢慢就養成讀民國報紙的習慣,后來獲得了民國時期蘇州報紙的微縮,更方便每天讀了。
民國報紙,最突出的是有小報。這些小報,如上海的《晶報》、蘇州的《大光明》、《吳縣晶報》等,不登國內國際新聞,只刊登市民喜聞樂見的小道消息。民國小報揭人隱私處甚多,現在看來簡直會惹來打不盡的名譽官司,但過去則不然,除非誤載更正,很多時候,只要事出有因,確實不誤,人們不敢置辯。這類小報的價值,在過去是維持風化,使一切丑事曝露在陽光之下;現在則另有意義,即為當年的民間社會、市民生活保留了鮮活的資料。
深圳晚報:您關注民國很多事情,似乎都很細節,如拖欠稿費,為什么對這類新聞這么關注?讀報期間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則新聞?
黃惲:對,我關注細節,人物只有細節才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同,這是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特異之處,即使是稿費。
民國舊報紙上使人驚訝的東西很多。因為過去我們不許談民國,一談就是想變天,所以即使老人也避免談民國和他們的過去。我的爺爺曾做過很短時間的橫涇鎮長,但這個經歷后來是他的罪,唯恐避之唯恐不及。他還是一個經營成功的商人,但一切后來都得到了相反的評價,他一生的價值,在那個時代是完全負面的,這是最大的悲劇。我看民國報紙,不僅僅是對別人的發現,也是對爺爺這些人的人生價值重新發現。
淪陷時期的蘇州藏書家
深圳晚報:您是藏書家,在新書里《秋水馬蹄》的開頭也介紹了蘇州的藏書家,為什么是挑了淪陷時期這個節點?
黃惲:藏書家是偶然成就的,買書近三十年自然成藏書家了。《秋水馬蹄》的開頭介紹淪陷時期蘇州的藏書家情況,是有意為之。因為蘇州的藏書家太多了,也被人多次介紹,我不愿重復,加上讀報時注意到淪陷時期的蘇州藏書家,由于外族入侵,他們或逃走、或被盜、或分散甚至死亡,書都流失了,當年報紙上有一點這方面的消息,就搜集起來介紹給大家。
深圳晚報:《秋水馬蹄》的內容里是否有包含實地考察的部分?比如寫錢鐘書,會有錢鐘書故居的描述?
黃惲:實地考察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蘇州隨處都有古跡,走到哪里,往往就會想到過去這里是什么地方,發生過什么事,這是很有趣味的。譬如寫楊絳的姑母楊蔭榆辦的二樂女子學術研究社,我就多次踏訪,它前后有三個地點,后兩個地點還在,完全可以去看看,問問老人。錢鐘書的故居在無錫,蘇州的不知道,他在桃塢中學讀書,并不出名,所以還是楊絳在蘇州的痕跡多,家、讀的學校,大學,都有,振華女中的校刊也有她的文章。我還去繡谷公墓找過老圃夫婦(楊絳父母)的墳墓,自然沒有了。
- 90后大學生發明智能衣不僅刀刺不穿還可報警2015-05-29 04:05:09
- 一代高僧:寒山大師2015-05-28 05:05:08
- 寒山子詩八十八首2015-05-28 05:05:39
- 微信朋友圈“八項規定”2015-05-13 02:05:59
- 原來歐洲的孩子都這么玩兒!2015-05-13 02:05:56
- 學佛的意義在于做一個好人!2015-05-13 02:05:37
- 確定股票賣點的三種方法2015-05-13 02:05:10
- 橡膠制品業銷售收入前100家企業03-17
- 橡膠加工工藝問答01-13
- 2014年1-8月中國塑膠橡膠原料及制品進出口統計分析12-29
- 關于開發橡膠制品用戶的心得12-27
- 常用橡膠配合劑分類與作用12-27
- 橡膠制品的生產流程12-27
- 合成橡膠及其發展歷史12-27
- 硫化車間管理辦法12-27
- 煉膠車間管理辦法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