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季輪胎的一些門道
隨著入冬時節的來臨,氣溫的持續走低也給行車帶來不安全因素,尤其在經歷了降雪之后的東北地區,很多車友都開始給愛車提前預訂冬季輪胎。相信除了東北地區的車友,很多人也會像小編一樣并不十分清楚冬季輪胎的重要性,甚至分不清冬季輪胎和雪地輪胎的關系,所以今天咱們就一起去聊聊關于冬季輪胎的一些門道。
誤區一:冬季輪胎等同于雪地輪胎?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概念中認為冬季輪胎就是雪地胎,這個理解是錯誤的。首先冬季輪胎是專門針對冬季駕駛路面而特別設計的,并且是針對低于7℃的環境溫度下所適用的一種輪胎。
冬季輪胎擁有特殊的胎膠配方和胎面花紋,可以保證在冬季氣候條件下的駕駛安全性能,發揮汽車的最佳性能。其中根據具體適用環境,冬季輪胎可以分為三種規格,按照路面防滑性能可分為鋸齒狀面輪胎、雪地輪胎和防滑釘輪胎。而我們所說的雪地輪胎只是冬季輪胎里的一個具體種類,目前在國內除防滑釘輪胎不允許民用外,其他兩種冬季輪胎均可以使用。
誤區二:只有在下雪的情況下才需要換冬季胎?
一般人常識認為所謂冬季輪胎就是在北方地區在下雪路況才適用的一種輪胎,但是事實上按照國際上通用的標準,當氣溫低于7℃以下時即可適用冬季輪胎。
這其中的原因則是普通的夏季輪胎或者我們常用的四季輪胎在低溫時膠質會變硬,抓地能力隨之減弱,與之帶來的則是操控性與安全性的下降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因此,在歐美高緯度國家如挪威、瑞典等都規定一定時間段內必須強制使用冬季胎,其中瑞典甚至規定在此期間發生交通事故,未使用冬季胎一方將負主要責任。
冬季輪胎和普通輪胎具體有何不同?
對于那些適用于一般路面的冬季輪胎,其通過特殊的胎面膠設計以及花紋設計可以增強輪胎的抓地性能。與夏季輪胎和四季輪胎相比,適應低溫環境也是冬季輪胎的一大特性。
相比于普通輪胎(四季輪胎),在同樣的低溫環境下,冬季輪胎膠料配方與普通胎不同,在低溫下的硬化程度要低于普通輪胎,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相同的低溫情況下,冬季輪胎比普通輪胎要軟的多,以此來保證輪胎表面的橡膠可通過變形來與路面盡可能的嚙合以提供抓地力。
除了材質上的差別,冬季輪胎與普通輪胎最明顯的區別還是在輪胎花紋上。從外觀來看,冬季輪胎的胎面花塊在數量上顯著增多,并且胎紋更深,為的就是讓車輪在碾壓過冰雪路面時能有更好的抓地效果。
除了花塊更多之外,冬季輪胎會采用更為密集、細碎的花紋,并且通過增加胎面膠塊的數量、減小花紋的間隙來提升冰雪路面的摩擦力。
胎側的“雪花山”標志也是冬季胎的特征之一
冰雪路面上冬季輪胎的操控性更佳
根據汽車之家雪地0-50km/h加速測試,兩部同樣型號的漢蘭達車型,在裝備冬季輪胎與四季胎的情況下分別從0km/h全油門加速至50km/h,裝冬季胎和四季胎的車輛加速最好成績分別為4.15秒和6.44秒,兩者相差了2秒多的時間,抓地力區別比較明顯。
在剎車測試中,依然是冬季胎抓地力表現突出,在同一剎車點開始全力剎車,冬季胎和四季胎的50-0km/h剎車最好成績分別為26.26米和38.35米,兩者相差了12.09米!
此外在繞樁環節,冬季輪胎提供更多的抓地力,車輛可以保持更高的速度,同時穩定性和操控性也更好,也就是說輪胎的橫向抓地力極限也更高。
使用冬季輪胎的注意事項
1、冬季胎和四季胎不可混用
首先在輪胎更換時,切記要同時更換四條輪胎,為了節省使用成本,一些車主入冬后只在驅動輪上更換兩條冬季胎,這種做法是不可取且非常危險的。高速行駛中轉向時,僅有兩條雪地胎的前驅車會加劇轉向不足的現象,而后驅車會由于四季胎抓地力不足而出現比平時更嚴重的轉向過度,這樣的冬季胎使用反而更加危險。
2、冬季胎常年使用有隱患
由于輪胎材質和花紋設計上的不同,冬季胎在正常路面上行駛的噪音、油耗都會明顯升高,反而增加了用車成本,另外冬季輪胎承受的速度極限較四季胎有所降低,因此極限速度會受到影響。
3、冬季輪胎不是萬能的 冰面剎車與四季胎無區別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王者歸來,雙錢首秀金標高端系列輪胎2020-08-04 02:08:54
- 米其林一個“輪胎公司”如何成了美食專家?2019-12-10 11:12:06
- 青島星恒輪胎公司供應超期輪胎?投訴三年未解決2019-12-10 11:12:46
- 汽車輪胎使用壽命有多長?聽聽老司機怎么說2019-12-10 11:12:17
- 它比什么都重要,你卻從沒認真對待過,輪胎選購不完全指南2018-03-16 09:03:10
- 95%以上的司機忽略了汽車輪胎的正確使用2018-03-15 10:03:29
- 輪胎漲價一鍋端,場面已失控(附最新輪胎漲價通知)2017-12-19 10:12:27
- 50萬公里,“稀土金”輪胎通過鑒定!12-08
- 科創板,迎來首家橡膠制品上市企業!12-08
- 扛不住了!原材料瘋漲,產能緊張,輪胎12月份漲價已成定局!11-19
- 張立群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