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雙星工業4.0示范基地輪胎生產車間硫化生產線。(傅學軍 攝)
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打造的綠色輪胎智能化生產示范基地,以產品定制化、加工自動化、企業互聯化、制造智能化為主要目標;賽輪金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生產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產品質量永久追溯;軟控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了涵蓋輪胎生產全部工序的世界唯一全系列數字化輪胎成套裝備……在骨干企業帶動下,青島市橡膠產業目前正脫胎換骨。2016年上半年,青島市橡膠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0余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71.7億元,同比增長3.8%,大批企業正利用高新技術實施智能化改造,打造全自動生產線,在輪胎業新一輪升級中贏得主動。
青島橡膠產業擁有悠久歷史,在輪胎、合成橡膠、橡膠制品、橡膠機械等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目前,在合成橡膠領域,青島市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3萬噸順式異戊橡膠和3萬噸反式異戊橡膠生產裝置,并成功地將國產稀土順式異戊橡膠應用于子午線輪胎的生產,替代了進口產品,使青島成為世界異戊橡膠生產基地和產業高地;在橡膠制品領域,我市是國內重要生產基地,膠管、膠帶、橡膠壩、橡膠護舷、密封件等產品國內領先;在橡膠機械領域,軟控股份在膠州建成國內最大的橡膠輪胎裝備產業園,雙星橡膠機械在世界同行業排名中位居前列。
“除了合成橡膠、橡膠制品、橡膠機械三大產業以外,輪胎產業在全市橡膠產業鏈中處于絕對領軍地位,輪胎產值約占整個產業鏈的80%以上,骨干企業包括雙星輪胎、賽輪金宇、黃海橡膠、耐克森輪胎、森麒麟、泰發集團、福輪輪胎等。在世界輪胎企業排名中,賽輪金宇、雙星輪胎、森麒麟名列前60位。”市經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馬超群介紹。
他告訴記者,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市橡膠產業的發展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受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放緩的影響,國際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從美國的輪胎特保案到歐洲的綠色輪胎標簽法案,青島橡膠出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二是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仍然較為突出,一些普通型輪胎結構性過剩較為嚴重,并且存在產品同質化現象。”
對此,青島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限制低水平重復投入,提高產業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推動產業鏈從生產制造向軟件開發、工程設計、技術服務等關聯層延伸。同時,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不再新增斜交輪胎產能,重點發展安全、節能、環保的高性能子午線輪胎、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無內胎載重子午線輪胎、航空輪胎以及寬斷面、扁平化的乘用子午線輪胎等高端輪胎,推動橡膠產業向自動化、智能化升級。
在倒逼機制的驅動下,橡膠產業成為青島制造業轉型的排頭兵。去年以來,青島市在國內率先出臺互聯網工業發展行動方案,計劃到2020年,改造500個自動化生產線或數字化車間、建設50個智能工廠或互聯工廠,在已發布的首批示范試點企業名單中,就包括雙星輪胎、賽輪金宇、森麒麟輪胎等輪胎領軍企業。在智能化改造和互聯工廠建設上,它們先行一步,其中,軟控股份正在實施輪胎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森麒麟雖然起步晚,但輪胎智能制造起點高、進展快,已成為國內較快實現輪胎自動化生產的企業;雙星輪胎在董家口啟動了輪胎自動化生產線項目,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青島軟控被工信部確定為智能制造示范企業。
馬超群表示,青島橡膠產業之所以能夠率先轉型升級,是因為擁有技術、平臺兩大優勢。“在技術儲備上,青島擁有亞洲惟一的橡膠專業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擁有國內橡膠輪胎行業惟一的國家輪胎工藝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高性能聚合物成型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中心、橡塑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內約半數以上的業內專家云集青島。在平臺建設上,青島是國內橡膠產品最主要的集散地之一,大量的天然橡膠、輪胎、橡膠制品通過青島口岸轉運和輸出,橡膠交易非常活躍;化工橡膠產學研示范基地被列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發展規劃;天然橡膠現貨交易中心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實現天然橡膠兩個主流品種全部現貨交易,現貨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
加快升級的青島橡膠產業,正在創新戰略驅動下打造國內橡膠領域研發高地,搶占國內橡膠產業制高點,預計到2020年,全市橡膠產業鏈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