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體、塑性體、橡膠、可塑性、母煉膠等專業用語介紹
・彈性體 elastomer
在常溫下,表示橡膠狀彈性的高分子材料的總稱。從物性方面來看,是為了區分高分子物質的種類而使用的名稱。
彈性體即使是受到很小的力(應力)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形。在撤去所施加的力后,其變形迅速地大致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最近迅速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橡膠狀塑料也包含在彈性體中。大家應該都有觸摸制品但是卻不知道是橡膠還是塑料的經歷吧。今后這類物質都被歸入彈性體的種類中。
・塑性體 plastomer
可以說是前面的彈性體的反義詞。把像合成樹脂那樣硬的物質叫做塑性體。是與彈性體相對應的名稱,是不常用的說法。是通過H・L・Fisher命名的。
・熱固化性 thermoset
通過加熱發生硬化反應而硬化的現象稱作熱固化性。指的是在作為合成樹脂的成分的分子間發生交聯反應,進行所謂的三維網狀結合后形成的物質成為不溶不融的狀態的現象。
・熱固性樹脂 thermosetting resin
可以通過加熱發生硬化反應的樹脂稱作硬化樹脂。酚醛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三聚氰氨樹脂等是具有代表性的樹脂。從化學反應上可以看出,雖然最初為低分子,但是,經過熱的作用等引起化學變化,交聯鍵發達,分子量增大,變成了具有三維網狀結構的高分子。如果硬化的話,就變成了半永久的不溶性樹脂。要想將廢膠粉碎后再成型也是不可能的。
・熱可塑性 thermolastic
說的是通過加熱軟化流動,經冷卻后再次凝固的性質。一般來說,線狀高分子化合物(接下來的熱可塑性樹脂)具有該性質。
・熱可塑性樹脂 thermoplastics 、thermoplastic resin
是與熱硬化性樹脂相類似的說法。利用加熱形成的流動性可以很容易的成形。經冷卻后,又會再次凝固,但其間不會發生化學變化。因此,可以反復成型,只要將廢膠粉碎后即可再次成型。如果是普通橡膠的話,成型(加硫)完成后,其毛邊及不良品就被作為廢棄物扔掉了(由于氟橡膠很貴,因此較多的是將其粉碎后再利用)。如此這般,熱可塑性樹脂易成型生產性高。有氯乙烯、尼龍、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多種樹脂。
・熱可塑性橡膠 thermoplastic
原本是為美國的シェルケミカル公司的塊狀SBR所取的名稱。
雖然是橡膠,但是由于具有熱可塑性,因此可以以與熱可塑性樹脂同樣的方法成型。即不用加硫就可以成型的橡膠。制作出來的產品當然也具有橡膠狀彈性的性質了。成型后的廢膠也可與塑料一樣再成型。由于沒有加硫工序,因此可以用注射機進行高效率生產。
是很多公司都研究的致力于企業化的材料。關于該彈性體將另立章節進行說明。
・可塑性(也稱為塑性) plasticity
說的是從外向固體施加壓力發生永久變形的性質。例如 橡膠及塑料的成型中,在模具中放入材料,并施加較大的壓力使制品成形。雖然在取出制品時,完全沒有施加壓力,但是制品已完全永久變形(塑性變形)。像這樣,超過彈性界限變形時,即使是撤去外力,還保留有變形狀態的性質,叫做可塑性。
・可塑劑 plasticizer
為了使橡膠及塑料等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流動性,改善成型性能,并且使其較為柔軟而添加的溶劑。可塑劑在昭和30年的廣辭苑中沒有記載,在昭和44年時初次出現。但是,在學術方面1925年(大正14年)可塑劑這一說法就已經在論文中出現了。可塑劑的作用在古代就有過,曾經用牛脂及鯨油鞣皮革,使其變得柔軟。這個是可塑劑最初的用法。
・母煉膠 master batch
在材料中混合其他配合劑時,首先在少量的材料中添加全部數量的配合劑并將其調整為分散混合均勻的高濃度的材料,然后在這些材料中在加入大量的生材料,以得到所需濃度的材料的方法。是在橡膠及塑料等原材料中,混入配方藥品及著色劑等,并將其分散均勻時很有效的辦法。也稱為母煉。
・碳黑母煉膠(C・M・B)carbon master batch
說的是近年來橡膠加工行業中廣泛采用的一種委托炭黑煉膠。
例舉3個優點。
①為減緩煉膠部門人手不足問題,節省設備費用,可以將其托付給專業煉膠廠家。
②原料較為便宜。這是由于原膠廠家大多與加工煉膠公司關系密切。大公司一般都系統化。
③從公害問題中解放出來。由于即使是將工廠建在郊外,幾年后周圍的住宅也變得麟茨櫛比,經常苦于應如何應對飛散的炭黑類相關的投訴。因此,對于橡膠制造業來說是非常好的一種方法。雖然說一般都是要求其按照指定的配方表煉膠,但是為了防止早期硫化及保持氣密性等,通常以未添加促進劑的形式發出訂單,然后進貨后本公司自己添加促進劑。但是特殊的情況,自己公司沒有開煉設備時,購進的就是已經添加了加硫劑的完全的混煉膠。
・ 加硫
希臘神話中,作為希臘的各神的中心,管理鍛造師和打仗用具的神,被叫做Volcan。該神曾經將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的活火山埃特納山作為鍛造場。因此,誕生了Volcano(火山)Volcano(火山的)等單詞。由于是將從火山噴出的硫磺加到橡膠中,因此,在日本有和硫及加硫的2種說法,但是,現在使用的是被稱為杰出語言的加硫一詞。
・ 硫磺
硫磺在美語中稱為Sulfur,英語中稱為Sulphur。聽說語源為拉丁語,是從火而來的。硫磺在希臘語中為theion,此后就出現了很多硫代化合物。想必在教科書中也出現了硫代什么什么的化學名。戰后曾經有段時間限制漢字,寫成イオウ,但現在使用的是硫磺。(JIS)
・ 橡膠
在英語中稱為rubber,這個rub(摩擦)為舊日耳曼系的語言,語源不詳。法語中也稱為caoutchoue,為木頭的眼淚的意思。是從在橡膠樹上割出傷痕流出橡膠液得來的。日語中的漢字為護謨。戰時也稱為人造橡膠。
文化10年(1813年)遵照幕府的命令,由橋本宗吉翻譯的ショメール百科辭典中有(橡膠為樹脂)。這個橡膠指的是阿拉伯橡膠。
以前說起橡膠的話,指的是天然橡膠,但是現在指的是包含合成橡膠的橡膠彈性狀物質,且不分加硫未加硫,一般統稱為橡膠。
嚴密地來說,日常使用的橡膠為彈性橡膠,好像阿拉伯橡膠的形狀為本來的橡膠的意思。
・ 塑料
原形為拉丁語的Plasticus,意思為可以制作形狀的東西。古代可以制作成形的物質為粘土,將土捏成壺及人的形狀即為塑料。
塑料的說法在日本是作為技術文獻中出現的。是從昭和9年大阪工業研究所出版叫做塑料工業的雜志后才有的。日語的合成樹脂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大正11年的專利申請中有人造樹脂制造法。戰后曾經有段時間,人造樹脂的說法與人造橡膠并列,被使用在報紙雜志中。
作為一種寫法,現在已經統一為塑料,以前直接用英語的プラスチックス,在JIS中省略了ス,因此,在以前的書中,寫的是プラスチックス。
・ 成形
成形一詞在公元前莊子的齊物論中出現。古時候用的是成形,為什么最近通常寫成成型呢。例如戰前的專利申請,基本上沒看到成形呢。而且,戰后,也有一段時間使用的是成型。
(1)指的是加工配方橡膠或其他的材料,做成最終制品所需的必要寸法,形狀的零部件,并將這些零部件組裝成所指定的形狀。
(2)指的是將配方橡膠放在模具中加硫成所要的形狀。
與成形相當的美語為mold,英語為mould,被使用在鑄模或形狀等意思中。
橡膠、塑料的成形的基本是自古就有的壓縮成形。適用于大量生產的是射出成形,其他有一部分也使用轉移成形及高價的氟橡膠的粉末成形。
塑料中,軟管的擠出成形,膠片的模壓成形,充氣成形,瓶等的吹塑成形,片狀等的壓延機成形等很多的成形方法。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蒲公英橡膠“十四五”實現技術突破2021-04-07 04:04:35
- 【詳解】橡膠硫化過程中各個性能指標的變化2021-03-12 11:03:43
- 彈性體、塑性體、橡膠、可塑性、母煉膠等專業用語介紹2021-03-09 11:03:45
- 常用橡膠性能與用途介紹2021-03-09 11:03:25
- 低滾阻輪胎:保證抓地力和耐磨性的同時,讓摩擦產生的能量損失更2021-03-04 12:03:17
- 橡膠防護蠟的防護原理2021-03-04 12:03:34
- 丁基橡膠的性能和應用2021-03-04 12:03:07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