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建筑門窗密封條的介紹
隨著綠色建筑設計的流行,建筑理念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節能、環保、綠色這些設計理念被融入到建筑設計當中。人與建筑和諧共處的理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房地產業開始了由量取勝→品質取勝的時代。過去在門窗中微不足道的密封條,現在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國外門窗產品到底先進在哪里,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我認為是理念上的不同及對細節之處的不同態度造成了我們的建筑產品不如國外產品好,具體討論到密封條,我認為國外與國內的建筑門窗密封條(以下簡稱為密封條)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1、國情不同,對生活環境的品質要求不同。國內外住戶對密封條在門窗中起到的節能,隔音,防風雨的作用重視程度不同。
1.1節能方面
國外住戶的取暖費用除了保障性住房(照顧低收入者)免費或者少繳費以外,大部分的家庭取暖費用是根據使用能源多少來收取。
因此,居住者對房間的保溫性能要求高,要求盡可能減少能量流失從而節省費用
門窗廠家自然對配件中起到關鍵保溫作用的的密封條非常重視,在研發階段就開始考慮密封條的材質,安裝位置以及安裝數量。
反觀國內,取暖費的計費是按照房間的建筑面積計算的,與住戶消耗能源的多少沒有關系。所以,住戶往往對房間的保溫性能要求不高,對密封條在保溫節能方面起到的作用不重視,門窗廠家自然也不會在微不足道的密封條上(占門窗價值的千分之0.5~2.0)下功夫研究。
1.2 隔音方面 國外發達國家的家庭重視個人隱私,他們希望擁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 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活動信息泄露到外界。這里面包括自己以及家庭成員的談話聲音,打電話的聲音。同樣的,在不希望被關門聲音或者來自其他房間里的聲音所打擾,尤其是在有老人或者兒童休息的房間。 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自己的聲音打擾到鄰居,引起鄰居的不滿。 因此,國外門窗廠家也對產品門窗隔音效果進行反復測試,包括設定明確的降噪指標,一直到滿意后才推向市場。國內的住戶對隔音的要求不高,即使發生刺耳的撞擊聲音,也很少見到住戶采取維權行為。因此,門窗廠家對密封條的隔音效果重視不夠,很少見到對門窗進行隔音測試的現象。
1.3 防風雨方面
2、國內,國外門窗制造商對密封條的性能要求不同:
2.1 國內,國外門制造商對密封條的性能要求不同
2.2 國內,國外窗戶制造商對密封條的性能要求不同
2.3 對待產品運輸,包裝的認識不同 2.3.1 不能忽略的運輸影響 在夏季和冬季的極端天氣條件下密封條在運輸過程中會發生變形,失去彈性等問題。 例如,夏季封閉貨車內部最高溫度可以達到60—70℃,出口船運時間30-45天,國內貨車運輸時間3-4天,出廠檢驗合格的密封條在此環境下是否會發生變形,析出,粘連等失效現象? 解決辦法:進行模擬運輸試驗 2.3.2 不能省的包裝費用 過于簡單或者不合理的包裝使得密封條在客戶倉儲期間已經失效,無法正常投入使用。 不當的包裝會使密封條承受額外載荷,從而在運輸,倉儲期間已經發生永久形變,過早失去密封功能,降低使用壽命,增加成本。
3、商業環境不同: 3.1評價密封條價格的方法不同: ●比較法 快速,不需要專業知識,可以獲得好的價格,但不一定獲得好的性價比, ●成本評估法 需要專業知識,可以獲得好的性價比,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獲得高性價比產品和服務: Ⅰ 成本分析:典型EPDM(三元乙丙)膠條材料成本分析
典型EPDM(三元乙丙)膠條材料成本分析
Ⅲ 在設計階段盡量采取標準化
3.2制造商對待供應商的不同心態及原則
地位平等心態
公平交易原則
重視合約
講信譽的付款期限
重視對供應商的監察和培訓
目的: 培養供應商忠誠度,獲得最高性價比產品和服務。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抱團打拼,提高競爭力
3.3國外對待知識產權的態度
● 簽訂保密協議,最大限度保護雙方重要信息,提高合作緊密度
●共同開發的產品,事前約定產權歸屬
●特定開發的產品,進行采購量的約定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積極倡導建設美麗中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國內建材行業將會迎來難得的發展和機遇。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硅膠鍍膜雨刷與傳統橡膠雨刷的差別這么大!2019-11-20 10:11:49
- 橡膠密封條材料介紹和安裝使用2018-01-25 12:01:00
- 橋梁支座橡膠的特點2017-03-20 12:03:22
- 橡膠減震器的特點及其優點2017-02-21 10:02:58
- 橡膠空氣彈簧的分類及工作原理2017-02-21 10:02:33
- 橡膠空氣彈簧(簡稱橡膠氣囊)的工作原理2017-02-21 10:02:53
- 橡膠軟接頭的主要特點:2017-02-21 10:02:01
- 50萬公里,“稀土金”輪胎通過鑒定!12-08
- 科創板,迎來首家橡膠制品上市企業!12-08
- 扛不住了!原材料瘋漲,產能緊張,輪胎12月份漲價已成定局!11-19
- 張立群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