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蛟:一輩子專注橡膠研究的“80后”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通過創新政策、拓寬渠道、搭建平臺、優化服務等舉措,吸引一大批高層次人才集聚島城,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成立于2000年的青島高級專家協會,逐步發展成為島城高端人才聚集地。近日,青島新聞網記者走進部分協會會員,帶您了解專家背后鮮為人知的科研故事。
王夢蛟接受青島新聞網記者采訪。
青島新聞網4月3日訊(記者 劉倩倩)在市北區鄭州路43號的橡膠谷,記者見到了青島高級專家協會會員、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院長王夢蛟。老爺子精神矍爍,滿面紅光,笑著歡迎記者一行。研究院的人介紹,前幾天,他們剛給老爺子過了八十大壽,只聽他豁達地稱自己“現在也是80后了”。
1964年從山東大學化學系畢業后,王夢蛟就到了化工部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開啟與橡膠為伴的基礎研究之路;到今年,他已經和橡膠打了55年交道。期間,他曾任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總工程師,法國科學院固體表面物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德國德固薩公司高級科學家,美國卡博特公司首席科學家。發表科技文章近140篇,參加編著專業書籍7本,翻譯橡膠專著5本,擁有國際專利20余項、美國專利40余項及中國專利30余項。
退休以后,王夢蛟選擇回到祖國,擔任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及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院長,為國內橡膠科學研究繼續貢獻力量。
王夢蛟介紹填料粒徑的表征儀器及其測試原理。
71歲來青 他說“好奇心”挑動著他的神經
來青島做橡膠基礎研究,源于2010年青島科技大學老師的一通電話。
王夢蛟回憶,2010年,青科大一位老師實驗合成了反式聚異戊二烯橡膠,覺得可以應用到輪胎中去。但當他想大規模展開時,合成出現問題,于是想到了擁有豐富橡膠基礎研究經驗的王夢蛟,并通過電話里溝通。
深入了解,王夢蛟發現,如能將此橡膠應用于輪胎,必將使輪胎耐磨性能改善不少,滾動阻力降低,更能節油、節能減排。這件事,一直“挑動著他的神經”。于是,2011年3月,王夢蛟正式來到青島。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高級副會長、青島科技大學教授袁仲雪也及時向他拋出橄欖枝。二人一拍即合,在“做一條好輪胎”、“搭建世界最優橡膠輪胎產業鏈”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怡維怡橡膠研究院籌建并成立。
“中國目前的輪胎產量世界第一,但我國輪胎業附加值低,大而不強。”王夢蛟告訴記者,當時,美國的“雙反”和發達國家相繼推出的“標簽法”更對中國輪胎行業造成很大沖擊,橡膠新材料的研發與創新迫在眉睫。
王夢蛟展示并講解液相混煉膠片的抗撕裂性能。
“液體黃金”問世 打破魔鬼三角定律
2017年5月24日,一款誕生于中國的高性能綠色輪胎獲得世界權威汽車測試認證機構IDIADA的認證:抗濕滑性能達到歐盟標簽法規A級標準,比普通輪胎高出45%,比一般綠胎高出10%;滾動阻力指數達到歐盟標簽法規B+級標準,比普通輪胎降低38%,比一般綠胎降低11%;尤為可貴的是,耐磨性能還比普通輪胎高出15%,比一般綠胎高出30%,綜合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這一成果,離不開王夢蛟和他的團隊的反復試驗和摸索。
王夢蛟介紹,輪胎的性能主要取決于橡膠材料的性能和輪胎結構及花紋設計。怡維怡橡膠研究院自2013年就開始進行合成橡膠濕法混煉工藝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成果產品便是EVEC。這是一種以連續液相法制備的合成膠/白炭黑母膠,相比傳統膠料具有制造工藝簡化、分散性更好、加工性能好的優點,且混煉能耗可降低20%以上;而由于橡膠與填料的相互作用高,且填料與填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低,所以表征輪胎滾動阻力的動態滯后損失低,表征輪胎抗濕滑性能的動態滯后損失高,表征輪胎耐磨性能的補強因子高,材料的最終性能相較于傳統的干法混煉橡膠有顯著提高。
2017年,怡惟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首創的合成橡膠濕法混煉技術榮獲《國際輪胎技術》雜志頒發的年度國際輪胎技術大獎提名,使用該技術生產制備的橡膠新材料EVEC膠也被業界贊譽為“液體黃金”。目前相關核心技術已經申請發明專利35項、PCT9項。
這種材料在僅作為胎面膠使用、原有輪胎結構和花紋并未改變的情況下,輪胎綜合性能指標即達到了當前世界最高質量等級,足見該材料的神奇。EVEC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一種能夠同時改善滾動阻力、抗濕滑性能、耐磨性能并使各項指標都達到最佳水平的輪胎胎面膠料,打破魔鬼三角定律。
王夢蛟介紹,這種輪胎已進入量產階段,截至今年3月,產量已超三萬條。
王夢蛟指導物理檢測人員開展拉伸實驗。
推廣綠色輪胎 還是為了呼吁環保
采訪中,王夢蛟不止一次分析綠色輪胎對環保的益處:生產輪胎所用補強劑是非碳物質二氧化硅,其生產過程中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比制造傳統補強劑低得多;輪胎滾動阻力低,從而節省燃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減少由汽車尾氣導致的霧霾;與傳統輪胎相比,綠色輪胎的行駛溫度低,可減少輪胎的爆破和早期損壞,這在減少車輛行駛事故的同時,也可大大提高輪胎的翻新率,降低輪胎制造的原材料消耗和減少廢舊輪胎產生所帶來的“黑色污染”;輪胎的抗濕滑和操縱性能好,提高行駛安全性;提高輪胎的耐磨性,延長輪胎使用壽命從而減少廢舊輪胎產生的同時,降低因輪胎磨損所形成的微粒物質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如此看來,綠色輪胎的發展與推廣,定將大大造福人類。
王夢蛟介紹,歐盟標簽法規及我國公布的標準將輪胎抗濕滑性能和滾動阻力劃分為A-G共7個等級,如果將滾動阻力C級以下的綠胎稱之為“普通綠胎”的話,滾動阻力B級以上的輪胎就可稱之為“綠胎+”。據此,怡維怡研究院早在2011年就已經制造完成的我國第一批雙B胎(即抗濕滑性能和滾動阻力指數均在B級及以上)就屬于綠胎+產品,該款輪胎也已于2012年獲得了IDIADA的認證。
為了讓綠胎、綠胎+的高性能更直觀地展現,王夢蛟給我們算了筆賬:假設乘用車輪胎的生命周期為10萬公里,與普通國產輪胎相比,使用高性能輪胎的汽車每輛車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噸、節油560升,若以6元/升計算汽油價格,可為用戶節省3360元。
王夢蛟給記者講解綠色輪胎的高性能。
此外,抗濕滑性能方面,在車速80km/h的情況下,于標準濕路面上,A級輪胎剎車距離比普通輪胎縮短18米,安全價值無法估量。在環保節能方面,傳統橡膠輪胎中的主要填料為炭黑,而炭黑主要來源于石油和煤焦油;綠胎的主要填料為非碳物質二氧化硅(俗稱白炭黑),主要來源于石英砂,不消耗石油資源。
輪胎質量品級的提高,不僅能帶來安全性、節能減排等明顯的社會效益,還能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綠色輪胎的推廣使用除使輪胎用戶、生產企業和國家實現三贏外,由于建立輪胎監測及檢測機構,也將大大提高我國輪胎的制造水平。”采訪接近尾聲,王夢蛟也希望能借此機會,呼吁大家從長遠考慮,使用綠色輪胎,助力環境保護。
王夢蛟簡介:
王夢蛟,1940年4月生,山東淄博桓臺縣人。博士,國際著名橡膠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美國化學會終生榮譽會員。現任怡維怡橡膠研究院院長,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196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化學系,同年就職于化工部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歷任技術員、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及總工程師。1982年赴法深造,受聘于法國科學院固體表面物理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1984年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此后先后赴美國阿克隆大學、德國橡膠工業研究所任訪問學者和研究員,從事橡膠科學研究。1989年被德國德固薩Degussa公司(世界500強企業)聘為高級科學家,1993年加入美國卡博特Cabot公司(美國500強企業)任公司首席科學家(Scientific Fellow)。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傳承優良精神 爭建時代新功|虞海濃:從“割膠小白”到全國割膠狀2021-08-04 10:08:39
- 10余年投身海外“為國種膠”2021-08-02 03:08:10
- 三代接力“橡膠夢” 發展成果布全球2021-07-19 10:07:37
- 4位橡膠輪胎人,進入重點名單!2021-07-14 05:07:51
- 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2021-07-02 11:07:17
- 創新人物:賈德民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2021-06-08 11:06:46
- 賽輪集團袁仲雪:為實現中國橡膠工業強國夢而奮斗2021-04-27 12:04:30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