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橡膠人:割膠工 潘金吉!
發布時間:2017-10-17 11:36:16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潘金吉和膠工交流割膠技術
“一米四左右的身高,瘦小的身材,黝黑卻富有感染力的笑臉”,這是記者對潘金吉的第一印象。而這一印象卻很難跟龍江分公司茶山作業區8隊隊長描述的“日產干膠100-150kg”,“每天抱著60斤的膠桶來回跑”的全國勞模重合。最近更是在眾多領域的佼佼者中脫穎而出,當選&代表。這是百萬農墾人的光榮,更是長期在基層打拼的普通職工的光榮。
天道酬勤。潘金吉從事割膠行業10余年,即使近幾年來,天然橡膠價格呈現“斷崖式”跌落,但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愛不但沒被消磨殆盡,反而日漸深厚。“膠園是我的家,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離開它。”自始至終潘金吉都把割膠當作自己人生中的一個目標和一份產業去經營,不斷苦練割膠技術,從技術和肥管上要產量。
夏季氣溫較高,每天凌晨1時左右,潘金吉就要起床鉆進莽莽膠林,在漆黑的夜里借著微弱的膠燈,趕在太陽出來前將膠樹割完,接下來,又馬不停蹄地收膠水,緊接著還得磨膠刀、管理林段。
漆黑膠林帶來的恐懼、蚊蟲和螞蟥的叮咬、毒蛇的威脅,都沒能讓這個小個子的女人退縮,而是讓她行走在膠林小路上的腳步越來越堅定。
19^代表潘金吉
“無論做哪一行,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并且愛一行就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做好。”潘金吉緊緊抓著手中的榮譽證書,堅定地說。割膠既累又繁瑣,但潘金吉從不消極怠慢,平時割膠,她都特別注意下刀和收刀這兩處關鍵割膠技術,做到行刀與切片均勻,保證株株膠樹的膠水不外流。即使生病了,她寧愿自己帶病上崗,也不輕意讓別人頂割。
為了不斷提升技術,停割時期,潘金吉除了積極參加生產隊組織的膠工集中技術培訓活動,虛心向技術尖子討教外,她還在自家門前綁起樹樁,自行練刀,專心琢磨下刀、行刀、收刀技術要領。
因為對自己要求高,潘金吉總是比別人多吃苦,多受累。為增強膠樹產膠的后勁,在確保不影響日常割膠的情況下,潘金吉還四處去搜集草料壓青,增肥保水,改良土壤墑情,提高土壤中的有機物質。
“蓋一次草不夠,就蓋兩次。”由于樹位周邊沒有草料,潘金吉每年都要到離崗位2公里之外去砍草料,再運回到膠園,給膠樹蓋草壓青。除了確保膠園有足夠多的草料以外,她還自費到附近農村購買農家肥、稻草和甘蔗葉等施放到膠園,做到細心地呵護好每一棵膠樹。“要把膠樹看同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它,用心培育它,它就會茁壯成長,然后用滴滴乳膠回報我們。”潘金吉說。
由于潘金吉對膠園的熱愛,并在割膠生產工作中注重加大投入和管理,依靠自己的過硬技術奪得了高產,創造出新開割膠園第5年畝產干膠就能達到100公斤以上的高水平,且連年保持承包的崗位干膠年產量持續攀升。即使在前年遭受“威馬遜”、“海鷗”兩次強臺風的破壞和去年受厄爾尼諾影響造成干旱的情況下,潘金吉仍完成干膠產量達到8噸。
“優秀膠工”、“產膠能手”、“海南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這一項項榮譽對潘金吉來說,這只不過是領導、職工群眾、社會對她認真工作,努力拼搏的一種認可,而她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勞動者,只是比別人愛這份工作多一點、付出的多一點而已。
潘金吉以一個普通身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跡,為全墾區膠工樹立了榜樣,不愧為膠工中的優秀代表,當選^代表是社會各界對她的認可。(薛雨軒)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橡膠工業之父--古德伊爾2022-03-21 10:03:52
- 從上海到咸陽:外婆在西北橡膠廠支內的33年2021-08-30 10:08:48
- 傳承優良精神 爭建時代新功|虞海濃:從“割膠小白”到全國割膠狀2021-08-04 10:08:39
- 10余年投身海外“為國種膠”2021-08-02 03:08:10
- 三代接力“橡膠夢” 發展成果布全球2021-07-19 10:07:37
- 4位橡膠輪胎人,進入重點名單!2021-07-14 05:07:51
- 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2021-07-02 11:07:17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