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magqm"><sup id="magqm"></sup></ul><fieldset id="magqm"><table id="magqm"></table></fieldset>
    <fieldset id="magqm"></fieldset>
    <strike id="magqm"></strike>
  • <ul id="magqm"></ul>
  • <ul id="magqm"></ul>
  • <fieldset id="magqm"><table id="magqm"></table></fieldset>
  • <fieldset id="magqm"><menu id="magqm"></menu></fieldset>

    50年時間 只夠做個實驗看隔震橡膠“變老”

    發布時間:2017-08-09 13:24:38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橡膠技術網 - 橡膠人物

      周福霖院士團隊

        ●周福霖院士帶領下的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技術團隊,成立于1994年,團隊成員有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一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多名,團隊以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為主。

        ●抗震中心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為我國工程隔震技術的發展和步入世界前列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使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地位在國內外同行中產生重大影響。

        ●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先后成為廣東省、廣州市地震工程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工程抗震減震與結構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隔震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廣東省高校隔震減震控制與抗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托單位,并獲得中國計量認證(CM A)資質。

        15米高的實驗室里,深圳地鐵前海段隔振裝置實驗轟隆作響,快到屋頂的“小蠻腰”縮微鋼架、粗大的港珠澳大橋橋墩以及各種超高建筑模型擺得滿滿當當,76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健步其中,準備去查看一項設計時長為5 0年、已經進行了15年的隔震材料老化實驗……隔震減震控制與結構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藏身廣州廣園中路248號,世界聞名的新型隔減震體系就在這里不斷創新發展。

        周福霖團隊與相關單位為港珠澳大橋完成了隔震減震設計研究,在橋墩上部安裝了隔震減震裝置,使這條跨海大橋再也不怕大地震的突然襲擊。

        處事低調的國際隔震消能減震控制學會主席周福霖,說起投身工程抗震減隔震領域的40多年時光,語氣平和得仿佛在談論外頭略顯炎熱的天氣。

        日本“3·11”地震中完好的建筑

        廣州大學已經搬離廣園中路248號足足10年,但周福霖帶領的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仍“蝸居”在這里。頭發花白的周福霖院士坐在辦公室里,語音輕柔,講起日本朋友薛教授在日本“3·11”大地震中的經歷:

        2011年3月11日下午兩點多,薛教授在一棟隔震的醫院大樓牙科診所修牙,修好牙已經3點多。下樓才發現滿街的人都在跑,這才知道發生了大地震。他趕緊沖回位于28樓的家里,一眼就看見新買的一瓶葡萄酒完好無損,家里的東西也都沒有滑落。

        牙科診所和薛教授家所在的大樓,都安裝了隔減震裝置;日本仙臺近50棟隔減震建筑,包括高于100米的超高層,在這次強震中均完好無損,表現驚人。

        隔震技術是40多年來世界各國(包括中國)地震工程的重大創新成果之一,其科學技術體系的創立、理論研究、試驗研究、示范工程和今天的迅猛應用發展,傾注了各國科學家的畢生心血。其中就包括我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

        對周福霖來說,隔減震技術是他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場調查中受到啟發成形的。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周福霖來到95%建筑被毀的唐山,一片廢墟中有兩棟4層磚樓屹立未倒,僅沿著地面滑動了約40多厘米,墻體下面一層柔軟的防水油毛氈救了兩棟樓里400多人。

        周福霖從滑動的房屋中找到了靈感。“如果只給建筑做抗震,很多時候扛不住,必須有新的思路”。隨后出國留學的周福霖,在1982年與導師一起做了一個隔震房屋地震震動臺模擬試驗,把四層樓的房屋模型放在震動臺上,下面做一層隔震層。輸入地震波,發現不隔震的房屋劇烈搖晃,遇強震就被破壞,隔震的房屋卻能承受9級或更大的地震。

        所謂隔震,就是在房屋和地面之間,加一層橡膠和鋼板隔層疊加的隔震支座柔軟層,通過延長結構自振周期,避開地面振動共震區,從而隔離地震,能使隔震結構地震反應衰減至非隔震結構的1/4至1/8,成倍提高建筑的耐震安全性。

        通俗點說,仿佛柔軟的水托著海上行駛的船,地震中,船體與震動的海面之間隔著柔軟的水層,船體只會慢慢搖擺,加在船體的地震沖擊力被卸去。

        周福霖帶著隔減震新技術回國,來訪的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有關專家知道后,1989年聯合國工發組織正式撥款立項,要求周福霖在中國為世界各國建造隔震住宅示范工程。1993年,在廣東汕頭市建成我國第一棟橡膠支座的8層隔震住宅,這是當年世界最高、面積最大的隔震住宅樓,還建了同樣的8層對照抗震樓。

        次年臺灣發生地震,地震中,隔震樓在橡膠隔震層上緩慢搖擺,將地震反應降至很低,房屋結構在地震中保持彈性,沒有任何損壞,只是輕微擺動,居住者幾乎沒有感覺;而抗震房屋激烈晃動,有人還跳樓逃生,導致傷亡。聯合國工發組織在汕頭召開國際會議,向世界各國推廣了這種技術,稱之為“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

        近年來,周福霖發表的300多篇學術論文和三本創新性專著,改變著我國的結構設計方法:從單純采用抗震,改為抗震與隔震減震雙管齊下,使我國在隔震領域處于世界前列。

        防震方面“世界上最安全的跨海大橋”

        5年前,即將開始設計的港珠澳大橋工程組和設計團隊,與廣州大學周福霖團隊一起,對這座世界上最長的有地震斷層穿過的跨海大橋,采用隔減震技術,解決抗震設計難題。

        在擁擠的實驗室里,港珠澳大橋橋墩模型的底部布滿細小裂紋,這是橋墩模型被放在地震振動臺上進行地震波沖擊試驗時留下的。真正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橋墩位于海底,一旦出現這些裂紋將極難修復,也威脅大橋的安全。

        周福霖帶著團隊,經過詳細計算分析,將隔震層設置在橋墩頂部。地震來臨時,橋墩和橋梁之間是柔軟的,產生的地震力大概只有原來的1/3。

        “8級地震不怕,9級地震也不怕,這種設計將抗震級別提高了好幾倍,實驗中甚至將抗震級別提高到4倍”,周福霖稱,經過隔震保護的港珠澳大橋,在防震上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跨海大橋”。

        如今,橋墩上都已經安裝了隔震支座。每個橋墩頂分開兩個挑梁,挑梁上安裝著不同類型的隔震裝置,包括橡膠隔震支座、盆式摩擦滑板隔震支座等。

        除了港珠澳大橋,周福霖團隊針對我國將要大量建設的近海橋梁地震破壞機理,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如論證中“一帶一路”通過的川滇疆藏地區跨河大橋、瓊州海峽跨海通道、渤海灣海峽跨海通道等。

        目前,隔減震技術已在我國5000多棟房屋和350座橋梁上應用。

        給北京故宮和西安碑林加“活動地毯”

        周福霖院士的電腦中,保存著許多張尼泊爾古建筑倒在地震中的照片。被稱為“千寺之城”的加德滿都,12座世界文化遺產在今年的地震中被毀,諸多古跡被夷為廢墟。他很感慨,如果這些珍貴的文物事先加過隔震裝置,應該能在世上留存更久,至少能扛過這次8.1級地震。

        一生與地震過招的周福霖更從中看到教訓:“對于已有的建筑,尤其是學校和醫院,還有古文物建筑,一定要有較強的保護意識,要進行防震加固。”

        周福霖團隊從故宮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珍貴文物進行加固保護,在珍貴文物下加裝一層隔震層,這是現代隔震技術在國內文物地震保護中的首次應用。

        周福霖團隊在故宮擺放的珍貴瓷器等文物底部,設計了特別高效的隔震裝置。西安碑林以前沒有防震裝置,有些在地震中倒了,有的甚至摔壞,周福霖也選了一些珍貴的碑和雕像加裝特別高效的隔震層,“要使我國珍貴文物在特大地震下不倒不壞、完好無損。”

        負責監測廣州地震數據的廣州市地震監測指揮中心,2000年就加了隔震層。而新建成的廣東科學館本身抗震能力很強,但里面的模型、設備和儀器也將采用隔震技術。

        2008年汶川地震時,四川和貴州的酒廠也受了很大破壞,地震一來,堆積存放的酒釀大壇“嘩”一聲,全部都倒了。周福霖的團隊最近為知名酒廠的珍貴酒釀罐也做了隔震,在大壇下安置橡膠隔震墊,無論多大地震,都能保護這些酒廠的“酒種子”不被破壞。

        去年2月,住建部發通知在全國推廣隔震技術,云南等省市要求醫院、學校、指揮中心和交通樞紐強制使用隔減震技術。

        地震時室內比室外還安全的小學

        在各種公共建筑中,隔震對醫院和學校尤為重要。2013年蘆山地震后,四川雅安蘆山縣人民醫院院長曾對周福霖說:“全縣所有醫院都癱瘓了,就剩這棟隔震樓成了急救中心。如果沒有這棟隔震樓,災后沒有地方急救,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他所說的這棟在蘆山地震中屹立不倒的蘆山人民醫院門診樓,由澳門援建,興建之初由廣州大學做了隔震分析設計。但因為時間來不及,只有一棟門診樓做了隔震,另外兩棟做了抗震設計。

        2013年7級地震后,隔震的門診樓里從天花板、儀器設備到人員都完好無損,沒進行隔震的住院樓卻房體開裂,儀器設備都倒了。83個隔震橡膠支座,使蘆山縣人民醫院門診部成為震后全縣的急救中心。

        蘆山地震考驗的另一座隔震建筑,是汶川第二小學。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建的汶川第一小學沒進行隔震設計,第二小學則做了隔震防護。7級蘆山地震前,第二小學的老師告訴學生:“地震來時你們不要往外跑,房間里面比外面還安全,因為我們的樓房是隔震的。”

        安裝了隔震裝置的汶川第二小學教學樓在地震中慢慢擺,直至度過地震波的沖擊。震后,安裝在兩個小學內的監測設備顯示,兩所學校的地震中房屋水平加速度反應大概相差6倍。

        目前,日本正規的建筑結構幾乎都要采用隔減震技術。我國已經建好但防震能力不足的大量醫院、學校等建筑,面臨后期加固的難題,周福霖團隊提出采用隔震技術進行加固,例如可在首層或采取挖地下室的辦法加裝隔震墊。

        地下室本身對抗震沒有作用,但地下施工既不影響學生上課,也不妨礙患者看病。在地下室頂上、臨近首層的地方加裝隔震層,給老建筑加了一道防震安全鎖。

        周福霖團隊還關注到農民的簡易住房。這些簡易農民房在地震中不堪一擊,歷史記載,我國死亡超20萬人的大地震,分別在山西洪洞、陜西華縣、寧夏海原、河北唐山發生過,每次房倒屋塌死傷慘重。“房子對農民的意義很重要,震倒了,他們找不起設計院,也找不到施工單位,更沒辦法將吊車開過去蓋房,他們的房子怎么做抗震?”

        于是,他們專為農民開發研制了便宜簡單的彈性隔震塊。隔震塊20厘米長、15厘米高。農民買回家,平好地后在所有承重墻下拼一層,然后壘磚,自己建房都可以實現隔震。周福霖團隊幫農民算了一筆賬,彈性隔震塊每平方米50元,200平方米的新建住房,政府補貼有一萬元,足夠支付做隔震的成本。

        為世界面積最大候機樓鋪隔震設施

        近幾年,周福霖團隊致力“層間隔震”和“三維隔震”新技術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成果被用在國內多項工程。其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層間隔震”住宅群———28棟9層的北京通惠家園,房屋抗震安全性提高4倍,這項創新成果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建成的全國第四大飛機場———昆明新機場,意識到了防震的重要性。周福霖團隊為整個昆明新機場航站樓鋪設了隔震墊,達50萬平方米。這種大跨復雜結構的應用,使昆明新機場航站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隔震建筑。

        整個機場落在橡膠隔層之上,就像一條河流上的船只,橡膠隔層承托著機場在震動中輕輕搖擺或滑動,不會受到倒塌或損壞的威脅。

        周福霖團隊在我國開發的隔震新技術,還將迎接新的挑戰,北京正在籌建中的新國際機場,已經決定在世界面積最大的候機樓下面全部鋪設隔震設施。

        “他們要在大地震時做到四重保護,確保結構安全,確保候機樓里天花板等非結構裝修安全,確保里邊人的安全,確保內部設備儀器不掉落,航運功能不中斷。”周福霖介紹,北京新建機場的隔震面積將達到70萬平方米,為世界面積最大。

        剛從加拿大進修回來的陳洋洋博士,正忙著為某城地鐵做隔減震實驗,給一塊隔震墊加9.5噸的力,隔震墊緩緩地輕微移動。這段地鐵上面都是商場,他們希望隔震同時減輕地鐵對商場的振動影響。這種技術將應用于地鐵甚至高鐵,它能有效降低列車的振動和噪聲,也減少列車傳到周圍的環境振動。

        如今,周福霖團隊正與有關單位合作,忙于核電站、高鐵,地鐵等的隔減震試點準備工作,準備開始試點工程,并對已建工程加裝隔震裝置。

        周福霖的書桌上,放著他正在主持編寫的我國第一本《建筑隔震設計規范》(2014- 2015)國家標準。十年前曾寫過的規范條文,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隔震設計需要,添加了加固建筑、村鎮建筑、核電站隔震等內容,填補著國內的空白。

        他期待兩年后在廣州大學城,一個27米高的新實驗室將落成,新的地震震動臺和各種先進隔減震試驗研究設備,將會成為國內外人才聚集、創新技術合作交流的新平臺。

        轟隆作響的實驗室里,周福霖安靜地注視著高高的橡膠老化實驗裝置。15年來,被加壓的橡膠變形不到3毫米,“這種實驗急不來,2050年我已經不在了,不過后面接力的研究人員會看到實驗的結果”。

        最新成果

        ●主持973項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壞機理及全壽命性能設計與控制”,針對我國將要大量建設的近海橋梁地震破壞機理,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強震作用下高速鐵路橋梁損傷破壞及全壽命性能設計與控制》”,保證高鐵在特大地震中的安全,確保高鐵正常運行。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大型結構非線性災變過程控制理論”項目,解決我國重大工程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機理,提出解決方案。

        ●主持“《港珠澳大橋橋梁隔震設計工程項目》應用型研究”項目,使大橋的地震響應降低至1/3。

        策劃:任天陽 王海軍 田霜月

        統籌:馮巧 陳實 薛冰妮 賀蓓

        采寫:南都記者 陳顯玲

        實習生 衛佳銘 劉彤丹 吳榮奎

        攝影:南都記者 黎湛均

        出品:南方都市報科學新聞工作室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人才網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首頁 | 橡膠新聞 | 橡膠價格 | 市場數據 | 橡膠技術 | 資料下載 | 橡膠文化 | 橡膠標準 | 橡膠制品 | 橡膠管理 | 橡膠展會 | 膠網圖片 | 橡膠招聘 | 橡膠人才 | 橡膠論壇
    聯系電話:021-59195925 咨詢合作:13524284813 郵箱:loogo@163.com 橡膠技術網為你服務 QQ: 36656166
    橡膠門戶網 Copyright 2006-2020 膠網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成人色XXXX视频 | 中文精品99久久国产 |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亚洲精品欧美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免费精品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琪琪| 91精品国产成人网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性色|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91麻豆精品国产|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涩爱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婷|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99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