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釗沐:一身橡膠味兒的“泥腿子專家”
“泥腿子專家”,這是膠農送給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研究員林釗沐的“綽號”。同事們說,這個綽號道出了林釗沐深入基層,為民辦事的樸實作風。
在美麗的海南島和云南西雙版納,隨處可見的是成片的橡膠林,組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讓人應接不暇。
如今,海南省的橡膠產業給社會、經濟和生態帶來的效益與往昔不可同日而語。海南在“千百個林釗沐”的努力下,開始步入小康。“我深知他肩上的擔子尚重,只有堅持夢想,孜孜不倦的拼搏,才能讓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 林釗沐說。
把農民裝在心里
“我自從事農業科學研究以來,一直都夢想著有一天通過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能讓海南省的貧苦農民都能夠脫貧致富。”林釗沐說。多年來,林釗沐奮戰在科研第一線,時刻把農民裝在心中,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很多時候,會到野外調研,到地頭現場做技術示范與指導,日曬雨淋是常有的事情。過去因為單位交通工具有限,出差經常要坐公共汽車,到一些地方農場下午晚一些就沒有回城的車了,所以不止一次在辦公室過夜,睡在辦公桌上,蚊子多時就點蚊香,洗澡就要等天黑后到水井打水沖洗,口渴了喝幾口井水。” 林釗沐說,盡管條件無比艱苦,他仍樂在其中,每到一地,都會積極認真傳授技術和經驗。
2002年—2006年,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承擔了由海南省發展計劃廳立項支持的“海南省生態扶貧項目”示范點之一的陵水黎族自治縣大里鄉示范基地建設。
“該項目是為了在加強海南省中部山區森林資源保護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生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增加當地農民,主要為黎族等少數民族收益。” 林釗沐說。
為了把項目做實,林釗沐常常要到山上調研。上山時,他和同事們每人手上拿著一把鐮刀,走在危險的山路或是沒有路的灌木草叢中,被螞蝗、蚊子叮咬和荊棘刮破皮是常有的事,下山后經常是手腳布滿傷疤。
艱辛的付出收獲了良好的結果,當地農民獲得了顯著的收益。他們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
把成果落到實處
“小時候,看到村里的農民一年到頭忙碌不停,到年底卻仍然為不能填飽肚子而發愁,我很是心痛。”林釗沐立志做好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這些年,林釗沐及其團隊取得的橡膠樹高產栽培綜合技術、橡膠樹增產刺激劑、橡膠樹等熱帶作物營養診斷及專用肥研制與應用等多項科技成果在海南大地開花結果,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使科研成果得到更好的推廣,林釗沐到很多農場的生產隊以及鄉村,給工人、農民上課。
橡膠樹是一種對管理技術要求很高的熱帶作物,不但栽培管理要有技術規程,割膠也有嚴格的技術要求。為了研究橡膠樹生長所需的最優條件,林釗沐經常一頭扎進試驗基地里,有時半個月都不回家,吃住都在這里,條件雖然艱苦,但他樂此不疲。
在試驗基地里,他種植試驗樹苗,進行施肥管理、搞測量。等一期試驗完成了,他曬得又黑又瘦,但心里卻無比高興。
“科學研究并不只是實驗室里的瓶瓶罐罐和各種復雜儀器,”林釗沐說,他經常下到偏遠的山區收集數據、采集樣本,他的雙腳踏遍了海南島有橡膠樹的每一個角落。
3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針對膠園水土流失導致土壤退化、施肥不合理造成肥料效應低下、常年采膠引起養分大量流失等突出問題,經過聯合攻關,建立起橡膠園養分資源高效管理和精細化施肥技術體系。
林釗沐先后負責或主要參加國家、省部級等科研課題50多項,發表論文100余篇,獲國家、省、部級成果獎10多項。“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他被聘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我并不滿足于取得的科研成果,我更看重的是這些科研成果能夠轉化應用,真正服務于農民,幫助農民發家致富。”林釗沐說。
事實也是如此,今天,海南省迅猛發展起來的橡膠產業已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已幫助這里的農民致富奔小康。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從上海到咸陽:外婆在西北橡膠廠支內的33年2021-08-30 10:08:48
- 傳承優良精神 爭建時代新功|虞海濃:從“割膠小白”到全國割膠狀2021-08-04 10:08:39
- 10余年投身海外“為國種膠”2021-08-02 03:08:10
- 三代接力“橡膠夢” 發展成果布全球2021-07-19 10:07:37
- 4位橡膠輪胎人,進入重點名單!2021-07-14 05:07:51
- 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2021-07-02 11:07:17
- 創新人物:賈德民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2021-06-08 11:06:46
- 50萬公里,“稀土金”輪胎通過鑒定!12-08
- 科創板,迎來首家橡膠制品上市企業!12-08
- 扛不住了!原材料瘋漲,產能緊張,輪胎12月份漲價已成定局!11-19
- 張立群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