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那片美麗的橡膠林
唐海明辦公室的日歷定格在2015年7月9日。當天早上,在得知2015年第10號臺風“蓮花”即將在汕尾登陸后,他馬上趕赴可能受災最嚴重的地點——陸豐市銅鑼湖農場。當天下午3時許,在狂風暴雨里查看農場橡膠林的過程中,唐海明突然用手捂住胸口,身體慢慢癱軟,后因搶救無效不幸逝世,年僅57歲,此時距他退休還有兩年多時間。
2007年赴任汕尾農墾局局長的唐海明,在工作上雷厲風行、敢作敢為,在任8年間汕尾農墾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都翻了兩倍;在生活上,從不喝酒的他不擅應酬,住的是租來的一套20多年樓齡的老屋。在他擔任局長的8年間,汕尾農墾局實現了零投訴、零舉報、零事故,他的離去讓單位上下和汕尾各界深感惋惜。
身先士卒▶▷每次重大搶險都沖在前面
在汕尾農墾局同事的記憶里,唐海明是個嚴謹、實干、責任心很強的人,危難時刻他總是沖在前面。
2015年7月7日,當時臺風“蓮花”的可能路徑走向剛剛發布,唐海明就提前對墾區的銅鑼湖農場、梅隴農場和大安農場作了防風部署。8日晚間,他與領導班子成員一起布置防風工作,并等人員值班工作都安排妥當了才回去休息。那幾天他血壓都比較高,而且連續多天都沒有好好休息,不少同事發現他精神狀態不好,勸他先回去,他都婉拒了。
9日一上班,唐海明得知臺風“蓮花”即將登陸汕尾,便馬上出發去銅鑼湖農場。
中午12時剛過,“蓮花”在甲東鎮沿海登陸,最大風力達15級,而銅鑼湖農場離甲東鎮僅20多公里。中午1時50分,風雨漸小,唐海明等數人就匆匆上了山。當發現橡膠樹整體受損程度沒有想象中嚴重時,他才稍微松了口氣。
下午3時左右,唐海明一行又驅車趕到山腰察看。正往回走時,唐海明突然停住,一只手搭著同事的肩膀,另一只手捂著胸口,緊接著整個人癱軟了下來。隨行人員趕緊把他扶住,但此時唐海明已無任何意識。大伙隨即撥打急救電話,并趕往最近的農場醫院。下午4時左右到達醫院搶救,但遺憾的是最終無力回天。
敬業愛崗▶▷在農墾系統人稱“活地圖”
唐海明是惠來東埔農場人,1975年17歲的他高中畢業進入農場做了一名手扶拖拉機手。從最基層干起,幾十年來他歷任東埔農場副場長、葵潭農場副場長、大池農場場長、黨委書記等基層領導職務。因為能力和業績出眾,2007年他被破格提拔為汕尾農墾局局長。
調任汕尾后,唐海明力推產業轉型升級,改變了墾區以橡膠為主導產業的單一產業格局,在墾區形成了以橡膠、畜牧、水產、水稻等產業多元發展的格局。在他任職期間,墾區橡膠種植面積從2008年底的8500多畝擴大到目前的1.6萬畝。
從2010年起,他積極向省內的“老大哥”湛江農墾局取經,于2011年投資2200多萬元啟動了粵東自動化程度最高的萬頭種豬場項目。在他的全力推動下,畜牧產業從無到有,到目前已形成了年出欄3萬頭規模,集種豬、肉豬養殖為一體的現代化畜牧產業基地。他出事之前的最后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廣東廣墾畜牧有限公司董事長馮為桓,告知他豬場在臺風中沒有受到損壞。
開拓創新是貫穿唐海明8年汕尾農墾生涯的關鍵詞,在他的力推之下,2011年起墾區梅隴農場規劃建設有機水稻試驗基地,打造了“梅隴香”綠色農產品品牌,讓場員收入實現了倍增。
在汕尾農墾系統,他對每一塊土地和每一種作物都了如指掌,被同事稱為“活地圖”。在他的帶領下,汕尾農墾的年營業收入從2007年的500萬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500萬元,利潤也從110萬元增加到了350萬元。8年來汕尾農墾的效益在全省排名保持穩定。
心系群眾▶▷解決困擾職工群眾多年難題
到任汕尾不久,唐海明經常帶隊走訪三大農場,發現不少農場職工與群眾仍住在平房瓦房,居住條件相當惡劣,幾乎每年都要與風雨洪澇抗爭,職工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存在隱患。
為此,自2008年開始,以唐海明為首的局領導班子在墾區力推危舊房改造建設,規劃建設了銅鑼湖和大安農場2個場部小區、新建了4棟職工公寓樓及一批集中改造點,在農場場部周圍形成了有一定規模的場部小城鎮。據統計,改造和新建各類樓房2208戶,面積12萬多平方米,累計完成投資6046.2萬元。
汕尾農墾唯一的山區農場——大安農場,也在唐海明任職期間換上新顏。以前農場房屋破舊不堪,“路過的人不留意,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樣一個地方。”大安農場辦公室主任羅炳逢說。為此唐海明積極向上級農墾局申請政策資金,還多次到農場調研。目前全場已建成100多套新房,還配套起了太陽能路燈、健身器械等公共設施,初具小城鎮建設的模型。
在銅鑼湖農場柏徑村,該村與外界連接的道路僅靠一條危橋,每年雨季汛期,村民出行都極其不便。而且遇到臺風等極端天氣時,村民若不能及時轉移,后果難以想象。面對這個多年的難題,唐海明與局領導班子多次到該村與村民商議選址建橋一事。在唐海明與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終由農場出資80多萬元,加上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及村民自籌,共籌得230萬元,新橋于2013年7月動工建設,2015年1月通車投入使用。
勤儉廉潔▶▷
為人樸實每天“三點一線”
記者走進唐海明的辦公室,第一感覺就是“簡樸”。除了書籍文件以及一幅字之外,沒有常見的各種擺設。而他的電腦畫面,仍停留在2015年7月9日的臺風路徑圖上。
唐海明的個人生活則可以用“單調”來形容。在同事眼里,他不講排場,不擺架子,直爽敢言。“唐局長從來不喝酒,很少出去應酬,吃飯在單位食堂,咸魚青菜稀飯就是常吃的幾樣,穿戴也極其樸素。”汕尾農墾局副局長魏海波說。
而這8年里,唐海明一直租住在一套20多年樓齡的老房里。作為單位一把手,他每天都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宿舍、辦公室、基層。他的妻子和子女依舊住在老家揭陽。
“他始終把自己看成一個農墾子弟,踏上領導崗位以來沒有官本位思想。”汕尾農墾局副局長陳錦東回憶。唐海明經常告誡局里的干部:“我們是做企業的,不是當官的;我們是干事的,要全心全意服務農場和群眾。”
省農墾總局宣傳處處長王元則說,唐海明注重學習,善于團結班子,“在2013年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上,他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既毫不避諱自己的缺點,也敢于指出班子成員存在的問題”。
在許多人心中,唐海明的一生是平凡而不平庸的一生,為下屬、為整個墾區都作出了模范表率作用。
●南方日報記者 王俊峰 顧大煒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從上海到咸陽:外婆在西北橡膠廠支內的33年2021-08-30 10:08:48
- 傳承優良精神 爭建時代新功|虞海濃:從“割膠小白”到全國割膠狀2021-08-04 10:08:39
- 10余年投身海外“為國種膠”2021-08-02 03:08:10
- 三代接力“橡膠夢” 發展成果布全球2021-07-19 10:07:37
- 4位橡膠輪胎人,進入重點名單!2021-07-14 05:07:51
- 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2021-07-02 11:07:17
- 創新人物:賈德民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2021-06-08 11:06:46
- 50萬公里,“稀土金”輪胎通過鑒定!12-08
- 科創板,迎來首家橡膠制品上市企業!12-08
- 扛不住了!原材料瘋漲,產能緊張,輪胎12月份漲價已成定局!11-19
- 張立群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