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龍:老撾打造15萬畝“橡膠王國”
因為朋友的一句話,丁嘉龍毅然遠走他鄉(xiāng),只為期望更好的發(fā)展;因為一個決定,他咬牙堅持走出國門,力求投資賺錢與履行社會責任兩不誤。
他是個低調、敢拼、能吃苦、敢于嘗試不同領域的晉江人:做過化工生意,食品加工和畜牧養(yǎng)殖,搞過熱門的房地產。如今,他毅然到老撾種橡膠,15萬畝的"橡膠王國"已經成型。
日前,他回到家鄉(xiāng)晉江,記者有機會采訪了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奇人。
本報記者_曾舟萍李杰
走出晉江到云南:
放棄化工老本行,轉做食品畜牧業(yè)
人物名片:丁嘉龍,晉江陳埭江頭村人,云南保龍實業(yè)集團董事長,昆明市晉江商會執(zhí)行會長、黨支部書記,云南省政協(xié)委員,云南省工商聯(lián)常委等。
"過去的事情,就不提啦!剛開始誰都不容易,誰都很辛苦,反正現(xiàn)在有起色了就好。"
早年,丁嘉龍在陳埭做化工生意,有些不溫不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朋友說,"云南那兒機會多".1989年,晉江人血液中愛拼敢贏的個性,讓他果斷結束了在晉江的化工生意,只身到了云南闖蕩。
在云南考察了一圈后,丁嘉龍發(fā)現(xiàn),邊境省份的云南市面上,有很多泰國、越南的食品、水果、飲料,深受云南乃至全國食品市場的歡迎,為此,他決定做邊貿食品生意。
人說"隔行如隔山",從化工行業(yè)轉為食品、畜牧行業(yè),這其中的差別顯而易見,辛苦可想而知。
十年磨一劍。在云南闖了10年之后,1999年,丁嘉龍終于買下了一個食品公司,同時也正式轉型外向型畜產品加工。2003年,他又以2600萬元的注冊資本,正式在云南保山市注冊成立了云南保龍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牛羊養(yǎng)殖、研發(fā)、加工、銷售,是云南省唯一擁有牛羊肉出口資格的企業(yè),現(xiàn)有冷凍牛羊肉、冰鮮牛羊肉和休閑牛羊肉及禽肉加工生產線,已達到年產1.25萬噸的生產規(guī)模。產品主要有"保隆"牌干巴牛肉、休閑羊肉串、冰鮮牛羊肉等,備受我國港澳以及中東伊斯蘭國家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和內地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享有很高認知度和美譽度的企業(yè)。
在丁嘉龍的努力下,云南保龍食品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被授牌為"云南省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è)",并已通過HACCP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QS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的"A級"綠色食品認證、云南省伊斯蘭協(xié)會的清真食品認證等。2006年5月,他成立了云南保龍實業(yè)集團,原云南保龍食品有限公司作為云南保龍實業(yè)集團的母公司,下設三個子公司:云南保龍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云南保龍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和西雙版納對外經濟貿易有限公司。
丁嘉龍(左一)帶領嘉賓參觀橡膠生產車間,臺面為他公司生產的橡膠半成品。
對話
為加快發(fā)展步伐
商會有了黨支部
2012年10月12日,昆明市工商聯(lián)晉江商會、晉江市工商聯(lián)云南商會第三屆一次會員大會暨十周年慶典舉行期間,昆明晉江商會黨支部換屆選舉同時舉行,丁嘉龍連任黨支部書記。
晉江經濟報:昆明市福建晉江商會何時成立,基本情況是怎樣?
丁嘉龍:到目前為止,在云南的晉江籍人士已達3萬余人。昆明晉江商會成立于2002年,目前擁有會員企業(yè)400多家,主要涉及房地產、市場、食品、服裝鞋帽、五金百貨等行業(yè),為云南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晉江經濟報:貴會何時成立黨支部,為何要在異地商會中成立黨組織?
丁嘉龍:商會成立后,在晉江昆明兩地黨委政府以及有關職能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08年12月,我們率先在駐滇的異地商會中成立了黨支部,為商會傳遞各級黨組織的指示精神、加快發(fā)展步伐裝上了助推器。
就在"保龍實業(yè)"順風順水之時,丁嘉龍卻又做出了大膽的決定走出國門,到老撾投資橡膠產業(yè)。
開放而時尚的昆明,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縮寫CAFTA)的門戶,自2010年貿易區(qū)正式全面啟動后,便成為一個涵蓋11個國家、19億人口、GDP達6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貿區(qū)。
因此,對于云南的"西南橋頭堡"戰(zhàn)略,一些商業(yè)嗅覺敏銳的晉江人早就聞風而動,勇敢地"走出去".從"行商"到"坐商",在滇晉江人由貿易走向實業(yè),不僅將工廠設在了云南,還走出國門,將生意做到了東南亞。丁嘉龍便是后來從事"跨國"商貿的代表之一。
其實,早在2002年,丁嘉龍就開始嘗試投資橡膠,陸陸續(xù)續(xù)到老撾買地、租地種植橡膠樹。到了2004年,更是積極響應國家"境外罌粟替代種植(是指在本省境外周邊國家和地區(qū)罌粟種植區(qū)域,利用農經作物及其他產業(yè)替代罌粟種植,以逐步削弱這些地區(qū)對毒品的依賴,減少毒品的危害)"戰(zhàn)略發(fā)展號召,赴老撾大量種植橡膠。
"這個決定,當時所有人都不支持,可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丁嘉龍說,當時食品公司只要一掙點錢,他就拿到老撾買地,租地種橡膠。可橡膠并不是立竿見影的投資,這一投資被所有人認為是"無底洞",很多朋友都勸他把橡膠林賣了。
橡膠林的投資,不僅是個"無底洞",更是個苦累活。丁嘉龍經常要帶著翻譯驅車一天多到老撾,再走5~7公里的山路進山,然后與工人一起育苗、嫁接、種植、修剪、除蟲,一忙就是幾天。為了更好地進出山,他還自行出資修路,整個人累得又黑又瘦。這樣的"虧本"投資在丁太太看來,那是三個字"不值得".當時,全家人都不支持丁嘉龍繼續(xù)投資橡膠。
可是丁嘉龍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當時認為,橡膠一直以來都是世界戰(zhàn)略物資,是長遠的投資。"丁嘉龍說,觸動他投資橡膠林,是因為不斷提升的橡膠價格。他告訴記者,2002年,云南省內一噸橡膠的價格在6000元左右,現(xiàn)在一噸的價格在20000多元。且有國家"境外替代種植"的號召,"這可以說是一個既無風險又穩(wěn)當?shù)耐顿Y,同時也盡了企業(yè)家應有的社會責任。"
如今,保龍實業(yè)集團實施的橡膠種植加工項目一期工程,總栽培面積1萬公頃(約15萬畝),總投資約5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有8000多畝投產,預計每天可生產天然橡膠30多噸,制成的國標橡膠產品全部銷往國內。于是,丁嘉龍成功實現(xiàn)了從"食品王國"向打造"橡膠王國"的轉型。
"人,不怕沒做過,最怕沒信心、恒心和膽量。"從化工到食品,再到橡膠,一路摸著石頭過河,由陌生到熟悉并成為行家里手,丁嘉龍說,他天不怕地不怕,歸根結底,靠的還是拼,"拼對了,我就贏了。"
走出云南到老撾:嘗試種植業(yè),打造15萬畝橡膠園。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yè)門戶網站!

- 十六年磨一劍:可降解橡膠在廣東實現(xiàn)產業(yè)突圍2025-04-02 12:04:38
- 賽輪集團名譽董事長袁仲雪:打造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橡膠輪胎產業(yè)鏈2024-09-06 10:09:44
- 梁紅文:挑戰(zhàn)不可能,逐夢綠色橡膠2024-04-26 01:04:35
- 勇攀農業(yè)科技高峰2023-11-01 09:11:22
- 李云鵬:堅定信心 主動作為 攜手共促石化行業(yè)綠色復蘇2023-09-27 04:09:54
- “橡膠老兵”王夢蛟:做橡膠一定要耐得住寂寞2023-06-07 05:06:59
- 肖毓秀:2023年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06-01 1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