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膠仍處于熊市中
自今年6月初至上周,滬膠主力合約已連續下跌十周,1509合約由14500元/噸一線下跌至11090元/噸,跌幅為23.5%;1601合約由15439元/噸下跌至12110元/噸,跌幅也有21.6%。
連續下跌的三大原因
過去十周的下跌可歸結為三大因素:一是基差修復,二是證券市場風險擾動,三是下游“負反饋”。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價差影響市場運行節奏;證券市場風險擴散雖然“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中期影響不容忽視;而下游“負反饋”決定了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天然橡膠仍處在熊市中。
4月底至6月初,因海外新膠未上市、國內原料上市晚于去年、資金入場炒作等因素影響,滬膠走出了一段亮眼的反彈行情。但到6月初,隨著泰國原料供應逐漸充裕,膠水、白片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乏力,尤其是主力合約較人民幣復合膠現貨升水程度超過3000元/噸,套保需求以及期現套利最終促使期貨較現貨的不合理升水得到修復。
7月初,滬膠主力合約1509回落至12600—13200元/噸后,基差已回歸合理區間,但受證券市場影響,7月6日至7月8日滬膠連續三日大跌;7月8日夜盤市場恐慌情緒得到釋放后,超跌反彈,但也只是修復到12200元/噸一線。伴隨著此輪行情結束,滬膠主力合約進行換月,市場活躍度下降,一部分資金選擇離場觀望。
下游“負反饋”促使期貨庫存進一步增加
從產業鏈來看,下游對上游的“負反饋”正在發生。本周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最新一期汽車銷量數據:中國7月汽車銷量為150萬輛,同比下跌7.1%;乘用車銷量127萬輛,同比下跌6.6%。汽車銷量同比由正轉負。其實影響天膠更為直接的重卡早已是重災區,1—7月重卡累計銷量為33.69萬輛,同比下降29.7%。
中游輪胎行業盡管在前兩年受益于上游原料下跌,但下游需求不佳倒逼輪胎降價促銷,今年產、銷、利潤均出現下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5年1—6月,輪胎累計產量45477.5萬條,同比下降3.9%。1—5月,主營業務累計收入2193.6億元,同比下降0.8%;利潤累計總額122.6億元,同比下降14.4%。
下游需求疲弱加上現貨貼水期貨,或許促使了企業在期貨市場上獲得流動性。上期所庫存自5月底以來已連續十一周增加,而注冊倉單則是自5月中旬以來連續十三周增加。截至8月7日當周,期貨庫存達到18.71萬噸,注冊倉單達到13.89萬噸。此前筆者曾預計隨著6月滬膠與現貨價差持續收窄,期現套利空間關閉后,上期所庫存與倉單增速最遲將在7月下半月有所緩和,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庫存和倉單增加的持續性均超過此前預期。
總之,隨著期貨價格持續下行,基差收窄,近月更是小幅貼水現貨,市場對天膠基本面疲弱以及短期現貨價格支撐的認識均比較充分。后期,央行若降準或在一定程度上對商品包括滬膠形成短期支撐,但是,產業鏈“負反饋”正當時,滬膠仍處于熊市中。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輪胎行業集體調價 2025年市場變局或加劇2025-03-06 07:03:05
- 中國新能源汽車海外蓬勃發展,輪胎等企業形成充分的產業鏈配套和2024-05-14 10:05:05
- 訂單足,輪胎公司滿產滿銷2024-03-11 12:03:13
- 2024年亞太地區輕型車產量或將放緩2024-03-07 10:03:04
- 歐洲純電市場需求或將放緩2024-02-29 11:02:56
- 抓住輪胎行業復蘇浪潮:中國橡膠輪胎出口暴增34.6%,半鋼輪胎供不2024-01-17 10:01:05
- 電氣化時代,車用合成橡膠的機遇與挑戰2023-09-11 1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