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技術網 - 橡膠文藝】
在粵西的湖光農場,我家經歷了"一棵橡膠樹、三代橡膠人"的故事。從一棵小小橡膠樹的成長,見證著祖國母親繁榮昌盛的過程。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決定在海南和粵西大面積種植天然橡膠。廣東農墾和各個農場應運而生,各種人員(人才)也抽調來搞建設。我的父親擔任梅菉鄉鄉長,當時20歲出頭,英姿颯爽。他因此被調來當湖光農場場長。
當時的湖光農場,創建于1952年,原歸市效委管理,后歸屬于湛江墾殖局。1956年被正式命名為國營湖光農場,后曾改稱為生產建設兵團。我父親上世紀50年代去的是國營湖光農場,帶領職工種植橡膠。那時的農場地處偏遠地區,荒無人煙,交通不便,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我父親帶領著職工種下并呵護著小小的橡膠樹,還得到河邊或挖井取水灌溉,早出晚歸地辛勤勞動,為新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那時是供給制,但我家是個大家庭,我們兄妹幾個加上母親、祖父母和曾祖母,生活困難。于是,為照顧我家實際困難,組織上于1958年調父親回縣城服裝廠(后又調去吳川縣力車廠)當廠長,開始了他的另一職業生涯。
1970年我從吳川縣城高中畢業了。父親對我說:"反正我青年時期墾荒種橡膠的事業還未完成,你就到湖光農場去吧。"這樣,我就應召去了湖光農場。不久湖光農場改稱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七師第六團。當我看到父親當年種下的小小橡膠苗,如今已長成一排排茁壯高聳的橡膠林,心中無比感慨。我決心也要像當年的父親一樣干出一番事業來。我們早晨戴著頭燈割膠,傍晚挑水淋橡膠苗。在大會戰的日子里,我白天與"兵團戰友"們挖橡膠穴;晚上則趴在由橡膠板釘成的木箱上油燈學習。在用帆布搭成的工棚里,我們睡在地鋪上,聽遠處傳來一串串鈴鐺的脆響。我沒有放棄學習,我在工作之余積極學習有關橡膠知識。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在1979年通過參加高考進入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化工系橡膠專業學習,畢業后分配到廣州橡膠廠工作,當上廠長和總工程師,成為我們家第二代"橡膠人"。
2006年的冬天,我和100多個當年的"兵團戰友"重返舊地,看到仍有一片片排列整齊黑黝黝的橡膠樹,還有場部新建的6棟六層辦公樓和職工的住宅群,別有一番感慨!社會在發展;我們當年的血汗沒有白流;正是一代代人的辛勤勞作,才會換來美好燦爛的明天!
時光翩躚,歲月沉香,轉眼來到2012年春天,我的侄子楊明岳大學畢業分配到湛江市委組織部工作,當時有三個地方供他考慮選擇,但最艱苦的是湖光農場。他打電話征詢我的意見,我二話不說就告訴他:"你去湖光農場吧,誰叫你爺爺和伯伯都是'湖光人'呢。"我還向他強調說:"如今祖國的橡膠事業早已不是你爺爺墾荒種膠的時代了,我國的橡膠事業不僅要產品出口,還要種植在外。如有機會,你也要爭取去做一名橡膠人吧!"
侄兒聽從了我的意見,來到湖光農場當副場長,分管種植和橡膠進出口,還三次帶隊到泰國、柬埔寨公司橡膠基地工作。他不怕熱曬雨淋,艱苦工作,成績突出,讓我這位伯父倍感自豪。
回顧60年前我的父親來雷州半島種下第一棵橡膠苗,中間經過我這一代的"兵團戰斗",再到如今侄兒一輩到東南亞國家種膠的歷程,這些經歷彰顯了祖國的日益繁榮昌盛,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圖。我為廣東農墾在短短十多年里,實現種植在外、"再造一個廣東農墾"的宏愿而自豪!我為我家三代橡膠人而驕傲!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