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氯丁橡膠的發展歷史
發布時間:2017-10-17 11:35:44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氯丁橡膠具有優良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耐化學腐蝕性、耐油性等,其綜合物理機械性能也較好。氯丁橡膠的拉伸性能與天然橡膠相似,耐候性和耐臭氧老化性能僅次于乙丙橡膠和丁基橡膠,耐油性僅次于丁腈橡膠,既可以作為通用橡膠又可以作為特種橡膠使用。
國外氯丁橡膠發展歷史
1934年9月美國杜邦首次改用乳液聚合工藝 ,1937年硫調節型CR(G型)問世后,于1938年正式將CR稱為Neoprene。最初的CR價格昂貴,同NR的價格比高達75:5(美分/磅);因此幾乎全部軍用。
1933年開始在亞美尼亞埃里溫建設CR生產裝置,1934年開展中間試驗,1940年建成2000噸/年CR工業裝置。
1950年,Bayer公司才看好CR的商業價值,決定開發CR,1957年4月Bayer公司CR生產技術實現工業化。當時的產品被稱為Perbunan C,系用連續聚合工藝生產。
1960年日本電氣化學工業公司開始研究CR生產工藝,建立了月產1噸的中試裝置,1962年7月首次實現CR工業化生產(200噸/月),其產品名為Denka Chloroprene。
1971年6月東曹公司采用丁二烯氯化法技術在日本得山新南陽建成6000噸/年CR裝置,后擴建到2萬噸/年。
國內氯丁橡膠發展歷史
國內電石乙炔法合成氯丁橡膠的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首先開展,并于1953年在長春建成5.4噸/月的試驗裝置。
1956年,重慶長壽化工廠采用上述科研成果和前蘇聯的技術建成了2000噸/年的生產裝置,并于1958年投產。后經改擴建,產能達到2.8萬噸/年。
1965年,山西合成橡膠集團建成2500噸/年的電石乙炔法氯丁橡膠生產裝置,后處理采用電解質凝聚技術。
1966年,山東青島化工廠建成電石乙炔法生產裝置,生產能力為2500噸/年,后處理也采用電解質凝聚技術。
1987年,長壽化工、山西合成以及青島化工廠相繼引進冷凍凝聚技術,進行了裝置的改擴建,其中青島化工廠擴建后生產能力達到1萬噸/年,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停產轉型。經過多次改擴建,2001年山西合成氯丁橡膠生產能力達到2.5萬噸/年,2013年關停。
2007年,山西合成橡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亞美尼亞依里特公司合資成立山納合成橡膠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年產3萬噸/年的氯丁橡膠生產裝置,并于2009年12月建成,2010年5月正式投產。
2017年,重慶長壽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將與山西長治霍家工業有限公司合資合作,共同建設4萬噸/年的氯丁橡膠裝置,并引入第三方成立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收購霍家工業在建的4萬噸/年氯丁橡膠裝置,新公司將長壽化工的技術以及客戶資源與霍家工業的裝置資源結合在一起,有效實現了氯丁橡膠行業的資源整合,或將使其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國內氯丁橡膠產能不斷增加,市場競爭有所加劇,但從來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其他企業仍要發展壯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膠友們怎么看?歡迎一起留言交流~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天膠往事]海南(二)2021-09-13 07:09:10
- 姚鈿浩:我們當年入深山墾荒種橡膠 開路建房全得自己來2021-07-05 10:07:33
- 中國橡膠工業重地之山東(一)2021-07-01 10:07:29
- 特林老兵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17 03:06:34
-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數萬湖南兒女支邊云南:以湖湘精神澆種2021-06-08 11:06:53
- 特林老兵深情回憶新中國如何跳出天然橡膠圍堵圈2021-06-02 01:06:46
- 追憶:沈陽第四橡膠廠回眸!2021-06-01 11:06:15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