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不應預設前提
一家著名雜志社的內容負責人,上周約了幾個朋友吃飯,“問計”如何向互聯網轉型。她希望的轉型,首先是要符合雜志既往的定位,內容的大方向不能變;其次是目前雜志編輯部和網站是兩個部門,討論“轉型”也只能是討論編輯部如何轉型。在這些前提下,雜志如何才能不斷提高收入?
聽了她的這些介紹,我基本上無語。因為我覺得,所謂“轉型”,首先應該是一種戰略考量,如果如她這種“湊熱鬧”式的轉型,預定很多假定前提,這不能動,那不能改,在生死搏斗的競爭浪潮中,伸伸手比劃一下,除了勞累筋骨,基本上不會有什么結果。
也能理解她的這種選擇:雖然面臨著互聯網的沖擊,但雜志品牌和影響力還在,增長是困難了,但日子還能過得去。與其拼了血本投向一個未知領域,不如保住“現在”,畢竟還不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時候。我相信,大部分傳統行業的人,都是這么想的。
相比報紙而言,雜志可能是受互聯網沖擊較小的業態。雜志媒體如果沉湎和滿足于“小而美”的用戶群體和自身發展狀態,短期應該不會有大問題,畢竟從閱讀體驗上,雜志的深度閱讀與互聯網的快餐式閱讀感覺不同。但如果想開疆擴土,難度則極大,這年頭,能保住過往業績就算不錯了。
之所以說短期,是因為過往的桌面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并沒能讓雜志“走投無路”。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媒體對雜志的“沖擊”似乎還看不出結果,畢竟移動閱讀的習慣,才剛剛開始,廣告主在移動端的市場投放規模相對較小,因為媒體投放慣性,還沒有規模化的轉移到移動端。
一起交流的,還有位證券公司負責信息化的朋友,他戲稱自己也是“轉型人”。他苦惱的是對公司轉型互聯網的建議,雖然一年前就已提出,但是公司真正下決心推進,則是緣于不久前看到同行在這方面大踏步前進對自己帶來的觸動,一年的擱置,差不多轉型的最佳時機丟掉了。“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估計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
“轉型”意味著企業是在應對變革。在互聯網不斷跨界引發行業變革的時候,轉型可能要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必然選項,當然,絕大多數企業在這個過程中,也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煩惱”。有的受制于體制;有的受制于領導人思維;有的受制于既有利益格局,“左手打右手”;有的受制于人才和文化。當然,“變革轉型”也有千姿百態,有的是主動求變,壯士斷腕;有的是隨大流,摸石頭過河;有的是炒概念,喊口號。
范氏途說亂曰:成功永遠都只屬于少數人,變革的浪潮,往往也只是從一朵朵浪花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很難說對或錯,成敗也許都只能歸為宿命。不過,我觀察多年的體會是,如果真心求變,就不要預設很多假定前提,那樣只會是自縛手腳。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固特異輪胎 天貓官方旗艦店上線2015-08-14 01:08:28
- 輪胎再生膠seo優化案例2015-06-03 10:06:47
- 三大新模式促橡膠工業轉型升級2015-05-27 10:05:06
- 天然橡膠貿易模式轉型正當時2015-05-27 10:05:36
- 電子商務給橡膠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及電商發展趨勢2015-05-27 10:05:46
- 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電商平臺2015-05-27 10:05:25
- 海南橡膠的中橡電子交易市場2015-05-27 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