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風口 互聯網忌輕平臺
產業融合一直是我關注的焦點,此前寫過制造業、金融業等行業在互聯網的作用下轉型的相關文章,收獲了許多讀者的點評和意見。很多讀者在問磐石之心:產業融合的過程中,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各自的角色是怎樣的呢?說實話,這個話題非常龐大,也不容易回答,本文就簡單的聊聊我的觀點。
最近一段時間,互聯網公司與傳統企業合作、合資的案例有很多個,小米入股美的、萬達入股快錢、騰訊、百度與萬達合作電商、360與酷派合作手機……最新消息是京東宣布與美的進行戰略合作,這些案例都是產業融合的例子。
對于小米與美的、萬達與快錢、騰百與萬達、360與酷派的合作,很多人都進行了分析,合作目的也非常容易理解,或為智能家居、或為電商、或為智能硬件。而京東與美的的戰略合作最晚宣布,靠譜的解讀還不多。在我看來,這個涉及到物流、倉儲、智能云、大數據的合作更值得好好研究,因為這涉及到傳統企業更多產業鏈層面的變革。
傳統企業轉型的風口上 忌“單打獨斗”
互聯網確實帶來了巨大的革命,在《互聯網思維絕不是裝神弄鬼》一文中,我談到互聯網在社會組織方式、企業組織管理、供應鏈等各方面所帶來的影響,這意味著一切效率都在被互聯網提升,去中心、去中介化成為大趨勢。
傳統企業需要對互聯網做出快速反應,這不僅僅是產品的智能化這么簡單,更為重要的是傳統企業從組織管理方式、企業運作等方方面面的改變。由于傳統企業缺少互聯網基因,在轉型的過程中必然面臨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比如,云計算、大數據、電商、O2O等等。
無論是美的還是海爾都試圖通過自己來實現這些技術上的突破,但是這些嘗試最終都難以獲得好的結果。因為傳統企業在互聯網人才、技術方面并無積累,臨時搭建團隊必然無功而返。早在2009年,我以咨詢顧問的身份受邀到某家電巨頭參與一個企業轉型服務的項目,這個項目就是企業自己組建團隊做互聯網的事情,一個月后我告訴公司副總裁,這個項目必然失敗,是自欺欺人。
在我全面的論證項目不可行后,這個項目組浩浩蕩蕩的40余人被集體遣散,企業少走了彎路,少損失了工資開支,也少耽誤了這40多人的前途。接著,在我的建議和撮合下,該公司與一家互聯網企業合作,宣布推出全國首個生活服務手機,而這個合作一拍就成。雖然最終由于客觀條件、企業自身因素導致項目并未最終獲得市場效果,但這個合作輕松達成,并被業界稱贊就說明做事的思路是對的。
這個故事也再次證明,傳統企業站在轉型風口上,依靠自身的力量難以完成,必須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單打獨斗的年代已經過去,傳統企業必須迅速扭轉觀念。《易經》有云:與人同則物必歸焉,授之大有。
電商應占據產業鏈更多環節 忌“輕平臺”
傳統企業轉變了觀念尋求合作之后,互聯網公司應該如何做?我提出一個觀點,互聯網公司應以無形化有形的姿態進入傳統企業中,占據產業鏈更多環節,而并非更少環節。而一些互聯網巨頭卻正在放棄產業鏈更多環節,在進行錯誤的去中心化,這意味著在傳統企業轉型過程中,其無法滲透到企業的更深層面,因此無法發揮作用。顯然,水是無形的,有縫必入,而有些互聯網公司卻選擇主動放棄進入縫隙的機會,這無疑是自殺。
那么,京東與美的的合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合作的新聞是這樣的:“美的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加強在智能家居及渠道拓展等領域的合作,2015年美的在京東的銷售目標是100億元。此次簽約旨在為雙方在物流、大數據、智能應用、渠道和售后服務上的全方位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記得劉強東曾經談過一個“甘蔗理論”,他說企業就如同一棵甘蔗,能留給自己折的節數越多意味著越有價值。事實上,這就是占據產業鏈更多環節的意思。互聯網公司一直以來都認為自己是輕公司,這是互聯網公司的先天優勢,但現在互聯網像水一樣流入傳統企業之后,這種觀點就要發生改變。
以電商為例,從前電商被認為只是線下店鋪的線上模式而已,就是為了賣貨。現在看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賣貨只是電商提供服務的一種形式而已,物流、倉儲、大數據、智能云服務等似乎成了重頭戲,并且會在傳統產業轉型中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而這種商業形態或者說商業競爭方式也正在大行其道。所有人認為小米公司是制造和銷售手機的企業,雷軍說我們是互聯網公司,未來要賣的是增值服務,于是小米高速增長,4年估值達到450億美元。就連最受崇敬的企業家任正非在最近的講話中都在談“我告訴消費者BG的余承東要讓桃樹結出西瓜來。”
互聯網以無形化有形,讓很多產業的商業模式、運作模式都發生了改變。所以電商企業不再只是賣貨的,而是要通過銷售這個最為前端的環節,滲透到企業的全產業鏈,而京東已經先于對手做了布局,投巨資做倉儲物流,構建智能云平臺,做眾籌、分期等金融業務等等,這就意味著京東與國美、蘇寧的競爭已經不在一個層面上。這就如同小米與其他手機企業的競爭不在一個層面上是一個道理。
類似京東等電商企業與品牌商全流程合作之后,無論是商品價格、品質、營銷、服務都會打上互聯網公司的烙印,甚至讓用戶通過電商平臺參與產品的定制,真正實現按需生產,定制包銷,帶動電商公司的物流、倉儲、大數據、金融業務全面發展,這讓電商公司不僅是銷售平臺,而是成為了傳統企業產業鏈互聯網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時候電商還去打簡單的價格戰么?
而當前一些互聯網公司總是強調平臺化,去中心化,以謙遜的姿態讓傳統企業自己利用平臺轉型,然而由于缺少專業化的幫扶手段,在產業鏈的多個環節淺嘗輒止,甚至過早的主動放棄了電商、搜索等多個業務,如果留到今日再看或許不會選擇放棄。放棄這些業務無異于放棄對產業鏈的控制力,導致其想要做的金融、O2O業務都如無根之水。互聯網公司要想幫助傳統企業轉型,必須把各種業務真正的落地化,成為產業轉型的規劃師,轉型機器發動的燃料和血液,互聯網公司絕對要看著不再像是互聯網公司才可以。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確實是當前的一種潮流,一種嶄新的商業模式。當然任何商業模式和企業都無法基業長青,但在某一個歷史階段中,未雨綢繆的企業、順應潮流的企業則必然成為弄潮兒。
關于磐石之心
IT評論人,10年IT從業者,新浪創事記專欄、百度百家專欄作者,1200萬閱讀量的知名IT博客,見證互聯網跨時代轉變,著作有《融合時代》《解密小米-互聯網思維下的商業奇跡》,請千萬不要關注磐石之心公眾號:panshizhixin18,因為你會變得比別人更能看懂互聯網融合的驚人未來!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固特異輪胎 天貓官方旗艦店上線2015-08-14 01:08:28
- 輪胎再生膠seo優化案例2015-06-03 10:06:47
- 三大新模式促橡膠工業轉型升級2015-05-27 10:05:06
- 天然橡膠貿易模式轉型正當時2015-05-27 10:05:36
- 電子商務給橡膠行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及電商發展趨勢2015-05-27 10:05:46
- 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電商平臺2015-05-27 10:05:25
- 海南橡膠的中橡電子交易市場2015-05-27 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