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安膠園:見證中國天然橡膠發展史
■ 海南農墾報記者 張昌龍
金秋時節,萬泉河畔,雙峰嶺上,瓊安膠園20多株百年高齡的橡膠樹依然挺立。走進瓊安膠園,只見六合溝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自九架山緩緩流下,穿過膠林,又蜿蜓曲折地流入萬泉河。
談到中國橡膠的歷史,就要從這里說起。
1904年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瓊籍華僑何麟書放棄了馬來西亞膠園業務經理的優厚待遇,懷抱著實業救國的橡膠夢,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40來歲的何麟書幾乎踏遍了萬泉河流域的山山水水,終于選中了今瓊海市會山鎮三洲河一塊依山傍水的山坡。
經當時樂會縣政府批準,劃地760畝作為瓊安墾務公司的橡膠種植地。1915年,瓊安膠園迎來了開割期,當年采膠500斤,收入789銀元。
如今,一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些古老的橡膠樹仍挺立在大山之中。據東太農場場志記載:1954年瓊安膠園仍有84畝,存有“祖母樹”2006株。1985年大部分“祖母樹”被更新,但仍存66株。1993年為把這些珍貴的“活文物”加以保護,原東太農場以高研600號高產樹2株兌換1株,向何麟書曾孫何子彬兌換保存。
說起瓊安膠園,自豪深深地寫在東太人的臉上。東太農場公司黨辦主任陳彩坤說,瓊安膠園不論是在海南,還是在中國發展天然橡膠事業的歷史進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它不僅開辟了中國民營種植、生產天然橡膠的歷史,而且為新中國大面積發展天然橡膠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正因如此,這批古老的橡膠樹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得到很好的保護。2003年,原東太農場為老膠樹砌好圍墻,并重新填土。為發揚瓊安膠園精神,2007年5月,又設立了“中國第一橡膠園”的石碑,將這里打造成了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如今,瓊安膠園仍存百年橡膠樹20多株,每年都有國內外游客慕名前來觀光,這里不僅成為了旅游勝地,也是海南農墾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南農墾博物館內的兩株百年橡膠樹就是從這里移植過去的,現已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2025-05-15 11:05:32
- 雙箭管狀輸送帶,引領工業運輸綠色變革2025-05-14 11:05:13
- 神馬股份泰國項目實現主廠房封頂2025-05-13 11:05:42
- 華誼集團產業整合,交易價格超40億元2025-05-12 11:05:32
- 通用股份柬埔寨基地,第1000萬條輪胎下線2025-05-08 11:05:50
- 山東一輪胎廠三期項目計劃增產360萬條2025-05-06 11:05:48
- 賽輪凈利40.63億,國內輪胎第一2025-05-05 10: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