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星打造成智能化工廠
發布時間:2017-02-27 10:34:40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圖①為雙星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內景。
圖②為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里的機器人正在工作。
圖③為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外景。
面對席卷全球的智能浪潮,變還是不變不再是個問題。
2014年開啟二次創業的雙星集團,通過加速推進“工業4.0”生態圈和“服務4.0”生態圈物聯網戰略,搶先從“汗水型”向“智慧型”轉型,并由此成為中國輪胎智能制造的引領者。
“主動變革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變革卻一定會失敗!在輪胎這一傳統行業里,我們會義無反顧地探索下去。”雙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柴永森如是說。
顛覆傳統制造
作為傳統的勞動、資金、資源密集型產業,“做輪胎的”似乎就該與“粗、累、臟”的形象掛鉤。但當記者走進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雙星輪胎工業4.0產業園的輪胎智能化工廠,眼前卻是另外一番場景:
輪胎生產正在緊張地進行,但在整個工廠生產流程中,卻很少看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智能機器人(20.830, -0.09, -0.43%),工人只需要進行關鍵工序的確認和調整,摁幾個按鈕,智能機器人便可完成絕大部分工作;車間里,負責運送物料的不再是人工駕駛的小叉車,而是一種可以自由穿梭的AGV小車;智能化成品立體倉儲中,堆垛機器人有的負責分揀、有的負責檢測、有的負責輸送,各司其職、有條不紊……一條條高品質的輪胎,就在機器人們無聲的忙碌中誕生了。
與傳統生產方式相比,智能化生產線到底優勢何在?一線工人們有最直接的體會。
青島雙星(8.870, -0.03, -0.34%)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成型工序的主機手安志成告訴記者:“以前,成型工作都是人工貼合,成型是道很累的工序,所有半成品都要用手去壓,得費很大的力氣,長時間干我們這個活,肩膀、腰沒有一個好的。現在有了機器自動貼合,需要的人力少了,勞動強度減輕了,效率卻提高了3倍。”安志成告訴記者,“貼合的前一道工序是智能備料。以前備料得自己去搬,料很沉,就算是小伙子,也經常得好幾個人才能弄過來。現在,只要通過眼前這個顯示屏呼叫AGV小車,小車就自動把料運過來了。輪胎成型后,機械手還會自動抓取輪胎,通過桁架機器人直接送走”。
成就“智造”奇跡
說起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就不能不說說雙星的“工業4.0”智能工廠。目前,雙星已建成并投產了全球第一個商用車胎“工業4.0”智能工廠,這個工廠也是國家綠色輪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此外,全球領先的乘用車胎“工業4.0”智能工廠也已竣工。
業界都知道的是,雙星的“工業4.0”智能化工廠集成了全球領先的信息通訊技術、數字控制技術和智能裝備技術,應用了全球領先的模塊化智能裝備、全球獨創的MEP智能信息匹配系統和11種200余臺機器人。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工廠里80%以上的裝備是由雙星自主設計和開發制造的。對于這個融“產品定制化、企業互聯化、制造智能化”于一體,實現了內外互聯、人機互聯、機機互聯、機物互聯、物位互聯,能夠進行智能排產、智能送料、智能檢測、智能倉儲、智能評測的工廠,國內外專家給予的評價是,“3年超越30年”。
“‘工業4.0’不是一個由人指揮機器的自動化工廠,而是一個由用戶指揮、數據驅動、軟件運行的智能系統。通過與全球最優秀的公司合作,我們把‘智’這個字做深了。”雙星集團副總經理李震告訴記者,雙星輪胎工業4.0智能工廠的頂層設計非常先進,特別是智能系統、智能裝備和機器人三個關鍵環節用了將近20個月,歷經上百次的修改和完善,之后的工廠建設也用了將近1年的時間。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雙星的“工業4.0”智能化工廠克服了諸多世界性難題。譬如,目前行業內一般采用人工掃描或RFID技術,實現對物品信息的采集。該技術有一定局限性,無法實現對微小物料或原材料信息的采集。雙星利用全球獨創的物料(品)編碼系統和電子標簽技術,實現了全流程物/人/工裝/設備/位置的信息智能匹配,不僅可以真正實現全流程的質量跟蹤和追溯,還由此成為全球輪胎行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的企業。
統計顯示,通過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的投運,雙星員工的勞動強度降低60%以上,產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勞動生產率是過去的3倍以上,產品實現了高端、高差異化、高附加值、高質量,環保、能效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雙星集團供應鏈本部總經理周士峰還透露,通過輪胎智能化工廠建設,雙星還收獲了智能裝備、智能物流(機器人)、廢舊橡塑綠色智能循環利用3個新產業。
緊抓服務生態
近年來,中國輪胎行業受經濟低迷、貿易壁壘、高關稅等因素影響,大部分企業銷量、收入、利潤持續下降,減產、停產、破產接踵而至。而由雙星“工業4.0”智能化工廠生產的“勁倍力”系列商用車胎、“狂野大師”系列“三防”安全輪胎等產品,卻在提價的同時供不應求。憑借銷量、收入、利潤的大幅增長,雙星已經成為行業內為數不多的“狂野”企業。
要“狂野”,光有智能不行,管理也是關鍵。
從機械化到電氣化,再到智能化,柴永森對工業4.0時代的風向標有清晰的認識。“進入智能制造時代,輪胎企業僅靠傳統的生產組織和管理方式,已經無法克服長期積累的多重困難。雙星必須抓住轉型的機遇,從一家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為互聯網平臺企業。”
柴永森告訴記者,雙星推進的物聯網生態圈戰略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以輪胎及智能裝備為核心的“工業4.0生態圈”,二是以汽車后市場為核心的“服務4.0生態圈”,最終目標是建立起開放、共享的網絡平臺,使雙星成為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實現大規模定制、提供全方位服務的企業。
按照集團規劃,目前,與雙星“工業4.0生態圈”相匹配的“服務4.0生態圈”的智能服務平臺正在打造中。通過主攻汽車后市場“服務4.0生態圈”,雙星將實現線上線下無縫對接、路上路下無處不在,由“賣產品”到“賣服務”的轉變,整個系統從用戶交互起始,逐步延展到用戶體驗、交易、上門服務、服務評測,全流程閉環,進而實現由服務雙星輪胎到服務其他品牌輪胎,再到服務其他汽車后市場的其他增值服務。
雙星的“智造”創新,贏得了行業和社會的首肯。目前,雙星已連續兩年成為“亞洲品牌500強”中中國輪胎行業冠軍(亞洲前三),先后3年獲得由中國質量萬里行頒發的輪胎行業唯一“杰出貢獻獎”、“服務質量創新獎”、“中國服務之星”五星獎。2016年,雙星被國家工信部評為“綠色輪胎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并獲得“全國質量標桿”、“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殊榮。
“做企業需要夢想的支撐。我們的夢想就是通過二次創業,把雙星輪胎打造成世界名牌。”柴永森說。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我國航空輪胎關鍵材料與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改變行業歷史2025-05-15 11:05:32
- 雙箭管狀輸送帶,引領工業運輸綠色變革2025-05-14 11:05:13
- 神馬股份泰國項目實現主廠房封頂2025-05-13 11:05:42
- 華誼集團產業整合,交易價格超40億元2025-05-12 11:05:32
- 通用股份柬埔寨基地,第1000萬條輪胎下線2025-05-08 11:05:50
- 山東一輪胎廠三期項目計劃增產360萬條2025-05-06 11:05:48
- 賽輪凈利40.63億,國內輪胎第一2025-05-05 10:05:59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