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薄的乳膠安全套
發布時間:2016-12-06 10:21:33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這是一場真正的戰爭。一支由上億個直徑不到1毫米的小細胞組成的龐大“軍團”在幾秒內被釋放出來,準備投入一場耗時漫長而且艱苦卓絕的戰斗。
超過99%的戰士在步入戰場前就會因為虛弱或者迷失方向而死去。幸存下來的是極少數真正的精英,它們深知自己的使命所在,也清楚前行的方向。
它們拖著小尾巴一路向前,絕不退縮。等待著它們的,是一段長達十余個小時的征途,以及一場最終的惡戰——王者只有一個。
但這一次,就在沖鋒號吹響的那一刻,一層厚度僅0.03毫米的透明乳膠薄膜——迄今為止最薄的乳膠安全套,將這些野心勃勃的戰士徹底阻擋在了城門外。
這個安全衛士的締造者是一名來自中國的47歲女博士,它的資助者則是比爾·蓋茨。這位前世界首富和他的蓋茨基金會開出了高額懸賞,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提高安全套的用戶體驗,為全球人民謀性福。
薄一點,更薄一點
12月中旬的一個上午,廣州的街頭剛剛有了一絲涼意,一頭大波浪卷發、戴黑邊眼鏡的左聯身穿工作服,刷卡進入了位于廣州科學城內的一間戒備森嚴的實驗室。
實驗室的門外拉著警戒線,來回巡邏的保安緊盯著大門,閑雜人等根本無法靠近。就連實驗室所屬公司的絕大多數高管,都從未能夠一探其中究竟。
0.03毫米安全套的秘密,就隱藏在這間實驗室里。
作為朗圣藥業研發中心的首席科學家,左聯表示:“實驗室里已經可以做到厚度低于30微米(0.03毫米)。達到這一數字后,安全套與皮膚的貼合度極高,觸感更靈敏。”
幾乎貫穿人類文明史的安全套,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已深深根植于我們的生活和愛情,它的構造與材質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從古時的玳瑁殼和牛角,到高貴的絲綢和皮革,不入流的豬膀胱和羊腸,直到今日,橡膠和塑料成為了安全套的主流。
如今,全球每年有150億個安全套上市,供7.5億對情侶使用。但是在最緊要的關頭,它們從未真正讓人滿意過。在很多時候,它們簡直是激情殺手,給人的感覺像“穿著雨衣”。
讓安全套沒有存在感——這幾乎成了全世界使用者和生產商的一致追求。曾經,“全球最薄乳膠安全套”的光環屬于日本品牌岡本,這家公司開發的003系列實際厚度為0.038毫米。
直到2014年初,工廠設在廣州花都的港資企業大明國際使用泰國進口的乳膠開發出0.036毫米厚的乳膠安全套,并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0.036毫米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說,就是一根頭發的一半。“盡管生產安全套不是火箭這樣的高精尖技術,但真正做起來是非常精細的事情。”大明國際的總經理說。
這還遠遠不夠。在安全套這件事上,人類對于更薄的追求永無止境。
“強度”成嗎?
回溯到四年前,左聯和她的團隊花了大量精力買來市面上的各個品牌、各個型號的安全套,一一測量厚度。
再之前,主營生殖健康領域藥物的朗圣藥業計劃開發一款男性避孕產品,但左聯的團隊很快意識到,“男性避孕藥一般使用殺精劑,可能產生不可逆的后果,大家在使用時十分謹慎。”
相比之下,安全套是更好也更普遍的選擇。于是,團隊花了一年時間對安全套市場進行了大規模的調研。“業內似乎都認為安全套從工藝來說已經比較成熟,大家都不愿花更多的時間或精力去改進,認為沒有太大的意義。”團隊還發現,“超薄”是安全套最吸引男性使用的原因之一。“薄了以后跟皮膚的貼合度才會好。”
各國已面世“最薄安全套”的厚度一般在0.04-0.05毫米,而且價格相對較高。以岡本003系列為例,其單只價格約合人民幣10元。左聯說,“很多安全套號稱自己有多薄,但實際上我們拿回來測,發現根本沒那么薄。測完之后我們就有信心了。”
如何能讓安全套薄一點,更薄一點?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厚度”和“強度”的矛盾。安全套的核心作用還是“安全”,所以在盡可能薄的前提下,還必須要保證它不會破裂。“理論上,我們認為是可以做到0.025-0.03毫米的。”
但研發的過程遠比設想的復雜。“經常有做不下去的感覺,每一步工序都會卡,搞得大家很沮喪,感覺問題不斷地出現。”左聯舉例說,僅僅是選擇原材料,為什么要用產自東南亞的乳膠,而不是海南的?“這中間差別特別大,因為乳膠粒子的大小會影響后面的工序,如果粒子不均衡,做出來的安全套就會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經過上百次的失敗后,直到2014年,團隊才在實驗室中制造出厚度為0.03毫米的乳膠安全套。隨后,他們安排了六組由媒體人、公司員工以及醫藥行業客戶組成的實驗者,向他們發放不同厚度的安全套,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然后反饋體驗報告,對產品進行“盲測”。
測試結果出乎意料地好。朗圣藥業的產品經理告知,此前行業一般采用硅油潤滑劑,潤滑好但是不易清洗,此后雖有水溶性潤滑劑出現但解決不了乳膠發白的行業難題。于是他們又多次改進潤滑劑,最終攻克了技術瓶頸,全產品線使用玻尿酸潤滑劑。
“用戶體驗”太差了
2014年10月,左聯帶著她的實驗室產品來到了美國。蓋茨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對這件特殊的禮物愛不釋手,“兩盒樣品很快就被大家拿光了”。
在這個對待性的態度相對開放和包容的國度,琳瑯滿目的安全套讓人大開眼界。這里有水果雞尾酒、香蕉船和泡泡糖等各種香型的安全套,有可提供長達20分鐘電力的震震環安全套,有保證帶來“30分鐘閃光樂趣”、能在暗處發光的安全套。在“名人安全套”這個門類下,就有從麥當娜、奧巴馬到阿桑奇等一系列選擇。“奧巴馬安全套激情套裝”的外包裝上,還印有總統先生豎起兩根大拇指的形象。
姑且不論它是否經過總統批準認證,這仍不能改變一個長期而且嚴峻的問題:大部分男人不喜歡套套。
作為防止意外懷孕、防止艾滋病等疾病傳播最有效也是性價比最高的工具,在現實世界里,安全套的全球使用率不足50%。很多男性不愿使用安全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使用不夠“方便快捷”,其次是“感覺不佳”,人們常用的比喻是“像穿著雨衣洗澡”。
洛杉磯的26歲夫妻艾米和麥克斯參加了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安全套測試項目。就像科學實驗中的小白鼠一般,他們嚴肅對待自己的使命。每個產品,他們都會進行數次試驗,然后回答“喜歡哪點,不喜歡哪點,它有沒有破裂、脫落,用它感覺怎樣”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稱之為‘為科學獻身’”,艾米說。
在長期的測試中,艾米和麥克斯經常有意見沖突。但無一例外地,兩人都表達了自己對安全套的不滿。麥克斯說,“它讓人覺得頭大。”艾米則說,“有時候它真是世上最討厭的東西。”
用科技圈的流行語來說,安全套的“用戶體驗”太差了。左聯也認為,“近年來安全套的變革很小,而且基本都是基于實驗室的研究,并沒有出現多少能真正影響整個市場方向的創新。”
這個事關人類身心健康的產品,無疑需要一次給力的突破。也是出于這個原因,蓋茨基金會作為全球衛生界頗具影響力的角色,加入到了這場游戲中。
蓋茨出手
2014年10月6日,一張中國團隊設計的“全世界最薄安全套”海報出現在西雅圖威斯汀酒店的二樓展廳。
據新華網報道,在海報展示區域,一名美國政府官員主動聯系了左聯,提出政府采購的意愿。“機會就這樣來了。”左聯表示,“如果讓我們自己去拓展美國的政府采購,都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
這是蓋茨基金會啟動的總額達4.5億美元的“科技創新大挑戰”(GC)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加速全球健康領域各類革新性產品開發,尤其是可以應對最緊迫的發展中國家健康挑戰的產品研發。左聯的團隊拿到了其子項目——探索大挑戰(GCE)的資助。
GCE每年兩輪,每輪就健康及發展領域的瓶頸問題征集創新提案。GCE的特點是“一個創意,兩頁申請,十萬美元”,題目也千奇百怪:例如和蚊子“死磕”,尋求捕捉、檢測并在實驗室飼養蚊蟲的新方法,控制瘧疾等蚊媒疾。魂P心兒童成長,尋求更佳的方式測量認知發育和胎齡;讓更多人使用移動貨幣支付,尋求全新解決方案促進小商戶、服務提供商和服務窮人的其他各方使用手機支付等。關于安全套的創意競賽,也是2014年GCE的一個主題。
比爾·蓋茨說,蓋茨基金會的宗旨是“為窮人投資”,在科學研究的風險上有極高的寬容度。“科學的突破非常艱難,需要時間,也有風險,而且并不總是能走到最筆直、最明顯的道路上去。如果想要更快實現突破,就需要對好的創意和更多的角度保持開放。”
據左聯回憶,“我們非常偶然地發現了探索大挑戰的項目,這也恰好契合了我們的研究。”此前在國內,對于安全套這樣的產品,科研體系很難進行資金資助,研發投入也基本要靠民營公司自己。朗圣藥業的上述營銷經理表示,“蓋茨基金會只要求參加者具備好的創意,而我們這個項目都已經開發出了產品,所以比較順利地入選了。”
相比獎金,左聯更看重的是蓋茨基金會帶來的國際機會。如今,安全套是一項年利潤幾十億美元的產業,但這個市場卻被世界幾大知名品牌牢牢占據,包括來自日本的岡本、來自英國的杜蕾斯和杰士邦,鮮有中國產品。
在左聯看來,這個項目的落地不但可以幫助解決公共衛生問題,還有助于提升產品商譽、叩開市場大門。“其實中國并不差錢,關鍵是缺乏reputation(信譽)。”她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制造出厚度0.025-0.03毫米的安全套,并積極推動實驗室產品的產業化。
重賞之下,必有好套
當“發明最薄乳膠安全套的女博士”與“比爾·蓋茨”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多年來一直埋頭科研的左聯忽然火了。
如今,朗圣藥業在產品上市前已經接到了8000萬元的訂單,就連多年沒聯系的中學同學也給左聯發來微信,說“這個題真不錯”。
左聯的團隊正在準備角逐GCE的第二輪資助,金額最高可能達到100萬美元。他們的對手,則是同樣獲得了GCE首輪10萬美元資助的全球另外10個團隊。
重賞之下,安全套業界在革新的道路上大大加快了步伐。蓋茨基金會的項目負責人史蒂芬·沃德說,項目開始之初,他們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800多份申請,還有人們寄來的各種樣品。“成箱的安全套、情趣用品,我們還收到過一個配套齊全的便攜盒,里面裝著安全套、潤滑劑和薄荷糖。”
縱觀這些革命性的方案,有人把棘手的穿戴過程變得簡單,也有人借用其他領域的知識,例如神經生物學、血管生物學以增加人們佩戴安全套的意愿。史蒂芬說,“要知道,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性行為基本上是在昏暗環境中發生的,要看清如何戴安全套可能會有點困難。”
南非Kimbranox公司的研究人員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研發了一種最便于男士使用的安全套,稱為“快速套”(Rapidom),這個套套包括兩個“小把手”,可以讓佩戴安全套變得真正“一蹴而就”。蓋茨基金會介紹說,這種安全套的賣點在于“使用時只需一個動作,便可最大限度減少中斷”。
史蒂芬透露,項目組還收到了一個名為“套套自動穿戴器”的方案,這個設計的理念是直接把安全套“發射”給使用者,幫使用者在一秒鐘內搞定復雜的穿戴。
一旦戴上了安全套,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防止其脫落。英國劍橋設計事務所就打算利用一種復合材料來解決這個問題。和乳膠不同,這種材料在受到外力時會自動收縮,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它能自動收緊調節尺寸,始終“堅守崗位”。
奇人、奇材,來為套套加點料
印度最大的安全套生產廠商、美國的化學工程師、設計過吸塵器的英國設計師、澳大利亞的大學研究人員……因為這場安全套創新大賽,他們產生了全新的交集。
蓋茨基金會的項目負責人介紹說,很多新創意都打起了材料的主意——自從進入規;a以來,乳膠安全套就以其廉價奠定了安全套江湖一哥的地位。但是,這些套套往往十分生硬,還帶有很大的異味。
現在,科學家們也許不會千篇一律了。最有趣的建議是加入石墨烯,這種新型材料不僅能達到超薄的效果,而且韌性比鋼鐵要強100倍,傳感性也更好。
在十年前發現了石墨烯這種新型材料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就計劃將石墨烯與乳膠混合,制造一種薄而且堅韌的耐撕膜。在此基礎上,印度HLL生命健康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拉格帕西博士還打算走得更遠。除了添加石墨烯讓安全套變得更薄、更導熱、更堅固之外,他想給套套額外“加點料”——殺精劑、抗病毒劑量,甚至催情的“調味劑”。
在最關乎人類性福的這件事上,怎樣天馬行空也不為過。17世紀的英國醫師曾用富含膠原蛋白的羊腸制作了第一個現代安全套,如今,加州Apex醫療技術公司的老板馬克·麥克格羅斯林打算如法炮制,從奶牛的肌腱和魚皮中提取膠原蛋白作為原料。馬克說,這樣的安全套使用起來感覺就像“有體溫的第二層肌膚”,“它們可以被我拉扯一整天,卻不會損壞”。
如果“第二層肌膚”的感覺成真,人類的安全套使用習慣或許將徹底改變。要達到這一目的,除了膠原蛋白,還有來自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的“水墻”技術。這種主要成分是水的新型材料,外觀和觸感都十分接近人類皮膚,研究人員希望能提供一種順暢的、“飛一般的感覺”。
所有這些獲獎項目都要在2015年年底向蓋茨基金會提交一份可行性報告。對于來自同行們的激烈競爭,左聯似乎并不擔心。在她看來,這些新型材料的安全套“成本太高,可能你買一打普通安全套的錢都買不到一個,我們還是希望能做一些市場化的東西”。
不過,并不是人人都相信更好的套套一定能為情侶開辟增進情感的新路徑。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安全套專家杰夫·斯皮勒曾經測試過許多所謂的“新型產品”,但他發現,很難找到像傳統款式一樣經得起市場檢驗、值得大眾信賴的安全套。在他看來,眼下安全套最需要的不是創新,而是宣傳。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開發全新的套套是一種浪費。在關鍵時刻,還是它最能帶來安全感,任何能令它變得更好、更易使用的改變,都將受到歡迎。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創新“變形輪胎”,獲設計大獎2023-09-11 11:09:49
- 國際上首個橡膠草高密度SNP遺傳圖譜構建2023-03-09 10:03:25
- 橡膠產業項目,取得新進展2022-12-06 04:12:42
- 青島能源所“鐵系催化丁戊橡膠合成與應用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2022-07-28 11:07:49
- 浙江科技獎頒獎,中策橡膠榮獲二等獎!2022-07-13 03:07:49
- 獨石化溶聚丁苯橡膠入選2021年度化工新材料創新產品2022-07-08 03:07:20
- 優科豪馬輪胎可持續橡膠材料研究成果投入賽車運動2022-07-08 03:07:36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