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合成橡膠之王,朗盛要如何踏上新征程?
記者 | 莊鍵 錢伯彥1
“由于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全球經濟呈現出不確定性,很多公司的銷售和利潤都受到了侵蝕,但我們并不在其中。”朗盛董事會主席常牧天(Matthias Zachert)以這段發言,作為11月28日公司年度新聞發布會的開場白。
兩周前,朗盛剛公布了公司三季度財務數據。與其他化工巨頭們大幅下滑的業績相比,這家特種化學品公司的表現可以用“波瀾不驚”一詞來總結。
今年前9個月,朗盛的銷售額為54億歐元,與去年持平;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8.3億歐元,同比下滑了一個百分點。
在同一場合,常牧天還宣布了公司在中國的全新投資計劃,將在上海建設新的綜合生產基地,并且已與上海化工園區簽署諒解備忘錄,預留了約20公頃的土地。此外,其還將在上海新建亞太區應用開發中心。
這可以視為朗盛亞洲戰略的延續。該公司去年宣布,計劃2023年前在亞洲投資約2.5億歐元,其中大部分投入中國市場。
去年8月,朗盛成立了全新的亞太區,這一區域囊括了大中華區、日本、韓國以及東盟國家。首任亞太區總裁由該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錢明誠擔任。
常牧天稱,作為一家德國企業,朗盛的傳統優勢肯定是歐洲市場,但公司的未來愿景則是更為平衡地在全球布局業務,即歐洲、美洲和亞太市場各自占到總量的三分之一。
就目前而言,這種三足鼎立的格局尚未形成。歐洲依然是朗盛最大的銷售市場,占比約為一半;亞太地區的占比則不到四分之一。借助于計劃中的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朗盛有望逐漸改變對單一地區市場的依賴。
相較于此,在出任公司掌舵人的第一個五年,常牧天對朗盛更為重要的一項戰略調整已基本落地。就15年前從拜耳集團剝離的這家年輕化工公司而言,其變化程度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
2014年,常牧天成為朗盛首席執行官。彼時,公司剛經歷了被內部稱為“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的一段時期。2013年,朗盛虧損1.6億歐元,這是該公司自2005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作為當時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膠生產商之一,朗盛約四成的銷售收入由這項業務所貢獻。但歐洲汽車銷量持續下降,使合成橡膠行業供大于求的問題逐步凸顯,過分倚重汽車和輪胎行業的朗盛受到很大影響。
常牧天上任后,首先反思了公司此前的戰略。他將所出現的危機歸結于一味追求體量和規模,這導致公司在銷售額提升的同時,卻沒有產生相應利潤。
常牧天曾在朗盛擔任過七年的首席財務官。2011年,他離開朗盛,加盟制藥企業默克。
三年后,46歲的常牧天又以救火隊員的身份回歸朗盛。
朗盛董事會主席常牧天,圖片來源:朗盛
“企業的體量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利潤增長,這樣才能把資金用于人才、產品和技術的投資。”持有這項觀點的常牧天,為朗盛制定了逐步剝離大宗化學品業務、更為聚焦特殊化學品板塊的戰略調整計劃。
合成橡膠業務何去何從?這成為公司轉型的重中之重。
2016年,朗盛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下稱沙特阿美)成立了股比為50:50的合資企業,朗盛將合成橡膠業務全部注入了這家名為阿朗新科的新公司。沙特石油巨頭為此向朗盛支付了12億歐元的現金。
阿朗新科運營不到兩年后,朗盛著手將合資公司50%的股份悉數出售給了沙特阿美,并因此再獲得約14億歐元的收益。原本,朗盛與沙特阿美為這項合作約定了五年的鎖定期。
被問及這宗重磅交易的前因后果時,常牧天先是列舉了合成橡膠的種種優點,稱其為“非常好的產品”。但隨后又話鋒一轉,向記者解釋說,作為一項原材料驅動的產品,合成橡膠和朗盛的業務屬性并不契合。
“你要生產合成橡膠,就必須自己擁有原材料。在此基礎上進入價值鏈的下一步,才具備商業上的合理性。”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類似沙特阿美這樣擁有原材料的石化公司,才更適合經營合成橡膠業務。這也是朗盛放棄阿朗新科,交由沙特阿美接盤的原因。
去年底,阿朗新科與朗盛正式脫鉤。在公司新一年度的業務報表上,已看不到合成橡膠的身影。
取而代之的,是由高品質中間體、特殊添加劑、高性能化學品和工程材料四大板塊所構成的全新業務架構。
在剝離合成橡膠業務的同時,朗盛利用從沙特阿美獲得的資金完成了多筆并購。新納入公司版圖的,包括科慕(Chemours)的消毒殺菌劑業務、索爾維(Solvay)的磷添加劑業務。
在朗盛的購物清單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美國特種化學品公司科聚亞(Chemtura)。
這宗收購完成于2017年,交易額達25億歐元,是朗盛成立以來的最大手筆并購。公司由此增加了阻燃劑、潤滑添加劑等全新業務,它們被納入當年新組建的特殊添加劑板塊中,這也是目前朗盛的四大板塊之一。
同時,科聚亞的聚氨酯業務也被并入了朗盛新增的工程材料板塊。
常牧天對同樣隸屬于工程材料板塊的輕量化材料情有獨鐘。目前,朗盛在這一領域已投入重金,投資規模在各大產品線中居于首位。
今年9月,朗盛位于江蘇常州的高性能材料工廠正式投產,投資額約2000萬歐元,所生產的輕量化材料將面向汽車、電氣和電子行業。
常牧天透露,未來2至3個月內,公司還將宣布一項在中國的投資計劃,投資方向與進一步擴大輕量化材料的產能有關。
這一系列的投資,旨在改變工程材料板塊目前面臨的下行壓力。由于汽車行業持續不景氣,今年前9個月,朗盛工程材料板塊的收入為11億歐元、利潤為1.9億歐元,分別下滑了7%和16%,成為了朗盛四大板塊中的最大短板。
對于常牧天而言,如何應對這項外部挑戰,將會決定朗盛能否實現一項雄心勃勃的財務目標:自2021年往后,將公司的利潤率持續穩定在14%-18%的區間內。今年前9個月,這一數值為15.3%。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中汽協: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上升2021-08-19 11:08:45
- 2021年7月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為7271.0萬條2021-08-19 11:08:42
- 東南亞疫情擴散影響汽車零部件和半導體供應 日本整車工廠受損嚴重2021-08-18 10:08:56
- 1-7月生產企業新車銷量1475.6萬輛 同比增長19.3%2021-08-18 10:08:37
- 俄羅斯7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7%2021-08-13 11:08:54
- 橡膠手套需求有望倍增 韓國公司營業利潤破空前高2021-08-12 11:08:07
- 印度7月新車銷量提升34% 乘用車超疫情前水平2021-08-11 12:08:28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