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橡膠領域最偉大的科學家 Tire Industry Research
目前世界橡膠領域最偉大的科學家
David Shaw, Tire Industry Research, CEO
過去幾年,我跟王夢蛟博士(教授)在他青島的辦公室有過幾次會面。
在調研過程中,我跟他的很多同事交流過。時常聽到“他是目前世界橡膠領域中最偉大的科學家”。
王夢蛟博士的很多工作或者發明屬于商業機密。而且,因為他橡膠生涯的前二十年和近十年都是在中國度過的,由于為人低調,國際上很多人對他所有的工作并不是很了解。
上世紀,德固賽首先將白炭黑和硅烷偶聯劑應用于輪胎胎面配方,在此基礎上,米其林于九十年代推出“綠色輪胎”,王夢蛟博士在德固賽工作期間,對綠色輪胎基礎理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闡述橡膠/填料相互作用和填料/填料相互作用對填充硫化膠性能的影響。在此理論指導下,他發明了(橡膠溶液/填料)液相混煉,打破輪胎行業“魔鬼三角”,在提高輪胎的抗濕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同時,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
早期在中國
王夢蛟教授生于1940年,1964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然后進入化工部北京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
1977年之前,他用九年的時間研究橡膠老化,三年時間研究硫化,一年時間研究橡膠流變學。
那個時期,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國,中國也關閉了對外學術交流的大門。
每作一個課題,王夢蛟博士均找一些重要的外文參考書。業余時間,他把這些書 籍翻譯成中文。對他來說這一方面是練習,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獻的內容。他翻譯出版的第一本書是《硫化和硫化配合劑》(Werner Hofmann著),出版社認為翻譯的還不錯,因此讓他繼續進行翻譯工作。他的第二本譯作是《橡膠彈性物理學》(L.R. G. Treloar著)。之后他又翻譯了三本橡膠專業書籍:《橡膠化學》(J. A. Brydson著)、《有規立構橡膠》(W. M. Saltman著)和《炭黑》(J-B. Donnet 和 A. Voet著)。
王夢蛟說:“我從翻譯這些書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對那時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他得到的回報就是免費得到幾本翻譯的書。同時,王夢蛟還發表了很多中文研究文章。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學生可以去海外留學。王夢蛟也申請出國進修,但沒有批準。因為他對研究院的工作還是比較重要的。
在歐美
1982年,幾位科研人員想申請國外獎學金出國進修。王夢蛟向法國國家科學院Jean-Baptiste Donnet教授和美國阿克隆大學Alan Gent教授提出申請,兩者都同意接收他。由于阿克隆大學不能立刻入學,王夢蛟選擇去法國跟Donnet教授一起工作。
兩年后,也就是1984年,在Donnet教授的指導下王夢蛟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
答辯委員會中包括Leonard Mullins.
博士論文題目:Etude du renforcement des élastomères par les charges:effet exercé par l’emploi de silices modifiées par greffage de cha?nes hydrocarbonées
1985年初,王夢蛟去阿克隆大學做訪問教授,與Frank Kelley教授一起工作了18個月,Kelley至今仍記得王夢蛟。在此期間,王夢蛟的研究課題是天然膠和丁苯膠的交聯鍵結構類型對撕裂性能時溫等效性的影響。項目由固特異贊助。論文在Kautsch。Gummi Kunsts發表。
白炭黑/硅烷偶聯劑體系研究
同時,在漢諾威的德國橡膠研究所正在建設中。根據研究所的要求,Donnet教授推薦王夢蛟去承擔一重要課題。他接受了這個職位,并且用18個月時間進行填料表面能研究,從而創立了橡膠補強的新理論體系。王夢蛟在填料和聚合物相互作用及其對硫化膠性能影響的研究領域是一位先驅者。
很快,他的研究引起了德固賽的高級研究員及橡膠化學研發部門負責人Siegfried Wolff的注意。隨后王夢蛟與Wolff一起工作。那時德固賽正在研究白炭黑/硅烷偶聯劑體系,米其林尚未推出綠色輪胎。
在德固賽期間,王夢蛟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橡膠/填料相互作用的文章。其中很多是與Wolff一起發表的。王夢蛟說:“在德固賽,我是做炭黑和白炭黑基礎理論研究的。”四年后,Wolff退休,那時正是1992年,米其林綠色輪胎的專利剛剛發表。
在卡博特
王夢蛟說德固賽的研究人員對應用研究更感興趣。所以當卡博特公司聯系他去美國做基礎研究工作時,他很高興,并同意加入卡博特研發中心?ú┨叵M鯄趄阅軌虬l明一種新型炭黑填料與白炭黑競爭。
這涉及三方面的工作:
1、 1993年,我們用化學改性的方法對炭黑表面進行改性;
2、 我們發明了一種碳/硅雙相炭黑。它可以與白炭黑媲美,并且耐磨性能更加優異;
3、 建立炭黑/天然膠乳液相混煉理論體系。
同時,王夢蛟建立了填充橡膠動態性能理論體系。根據他的理論,影響填充膠料動態模量和滯后損失的關鍵因素是填料聚集。填料聚集少,硫化膠在高溫下的滯后損失低,輪胎的滾動阻力下降;但在低溫下的滯后損失高,輪胎的抗濕滑性能改善。他認為,可以從填料聚集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兩個方面來抑制填料聚集,上述理論載于下文:
M.-J. Wang, Effect of Polymer-Filler and Filler-Filler interactions on Dynamic Properties of Filled Vulcanizates” 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71, 520~589 (1998)。
這篇文章已經被引用981次(截至2019.7.12,引用次數為998)但是,仍有一個問題困擾著王夢蛟。第一代雙相填料低溫滯后損失和抗濕滑性能的相關性很差,這用傳統的抗濕滑理論不能解釋。因此從1994年到1999年,他用五年的時間研究輪胎的抗濕滑機理。
他說,“那時我在尋找新的理論,如何改善輪胎的抗濕滑性能。”
他補充說,“大部分研究人員在討論抗濕滑性能時忽略了水的作用。”他總結道,“我在卡博特建立了全新的理論體系。”這些理論發表在下列文章中:
M.-J. Wang and Y. Kutsovsky, Effect of fillers on wet skid resistance of tires. Part I. Water lubrication vs. filler-elastomer interactions, 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81, 552~575 (2008)。
M.-J. Wang and Y。Kutsovsky, Effect of fillers on wet skid resistance of tires。Part II。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on effect of filler-elastomer interactions on water lubrication, Rubber Chem。Technol., 81, 576~599 (2008)。
文章中闡述了在輪胎抗濕滑過程中水的彈性液動潤滑所起的作用及輪胎硫化膠表面組成的影響。
基于這一理論,卡博特發明了新一代碳/硅雙相填料。當其用于胎面膠時,輪胎的滾動阻力和抗濕滑性能與白炭黑相當,但耐磨性能顯著改善。
王夢蛟另一項重要工作是對耐磨性能的研究。他發現,除填料的比表面積和結構外,聚合物填料相互作用對耐磨性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論文如下:
M.–J. Wang, Effect of filler-elastomer interaction on tire tread performance, Part III. Effect on Abrasion,Kautsch. Gummi Kunsts。, 61, 159 (2008)。
受此理論的啟發,卡博特發明了一種新的混煉工藝-連續液相混煉技術制備天然膠/炭黑母膠(又被稱作卡博特彈性復合材料,簡稱CEC)。
在CEC生產過程中,炭黑漿液和天然膠乳高速注入混合器中混合。根據王夢蛟提出的理論,在室溫高 能湍流條件下,橡膠和填料的混合和凝集在50毫秒內完成,而且不需要任何添加劑。CEC工藝的關鍵就在于快速混合、凝集、高溫短時間干燥。在這種條件下,母膠中的填料和聚合物相互作用得以保護,橡膠降解亦得到有效抑制,具體細節可參考以下文章:
M. –J. Wang, T. Wang, J。Shell and K。Mahmud, NR/carbon black masterbatch produced with continuous liquid phase mixing。Kautsch。Gummi Kunsts., 55, 388 (2002)。
CEC技術賣給了米其林,其產品的商業化名稱是“Carbion”。
在青島創立怡維怡橡膠研究院
2009年,王夢蛟從卡博特“退休”,時年69歲。隨后他在青島橡膠谷園區創立了怡維怡橡膠研究院,繼續他的研究。除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外,如硫化、老化、補強、流變、黏合等,研究院還發明了一種橡膠溶液/白炭黑連續液相混煉技術。
用此技術制備的母膠稱謂EVEC。其特點是填料均勻分散在橡膠基體中,填料和聚合物相互作用強,填料和填料相互作用弱,因而同時改善了輪胎的抗濕滑、耐磨和燃油經濟性,打破輪胎行業“魔鬼三角”。
九年后,研究院在基礎理論和工藝方面逐步完善了液相混煉技術,目前已經投產并用于輪胎制造。
原文節選:
World's greatest living rubber scientist
David Shaw CEO at Tire Industry Research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I have had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with Prof. Dr Wang Meng-Jiao ("M-J") a number of times at his offices in Qingdao.
In researching this feature, I spoke with a number of his co-workers. The phrase "world's best living rubber scientist" came up often during those conversations.
Because I think M-J's profile is lower here in the West than it should be is that much of his work has been very commercially-sensitive, and also that the last decade or so- as well as the first few decades of his life- were spent in China.
He was a strong contributor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chelin's 'Green X' tire backin the 1990s, when Degussa developed silicas and silanes that delivered a frequency-dependent (temperature-dependent) hysteresis response in S_SBR.
He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rubber fller andfllr-filler interaction that led to the invention that has led to subtantial improvements in the triangle of tire performance that links wet grip, rolling resistance and wear properties.
He's also been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new test procedures for measuring silica dispersion and other measures.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中汽協: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上升2021-08-19 11:08:45
- 2021年7月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為7271.0萬條2021-08-19 11:08:42
- 東南亞疫情擴散影響汽車零部件和半導體供應 日本整車工廠受損嚴重2021-08-18 10:08:56
- 1-7月生產企業新車銷量1475.6萬輛 同比增長19.3%2021-08-18 10:08:37
- 俄羅斯7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7%2021-08-13 11:08:54
- 橡膠手套需求有望倍增 韓國公司營業利潤破空前高2021-08-12 11:08:07
- 印度7月新車銷量提升34% 乘用車超疫情前水平2021-08-11 12:08:28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