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號升空后爆炸 問題不止出在那個被凍壞了的橡膠圈身上
“今天上午美國東部標準時間11點38分,‘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約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罹難……”這篇課文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曾讀過。
“挑戰者”號7名宇航員
這篇文章講述了失事的美國航天飛機“挑戰者”號。32年前的今天,“挑戰者”號升空后爆炸。1986年1月28日上午11點39分,“挑戰者”號點火,一股黑色煙霧從發動機右側尾部噴出,持續了約2秒。
“挑戰者”號點火升空
點火后58秒,右側發動機靠近尾部支架處出現了煙羽,可燃氣體開始泄露。第64秒,煙羽突然改變形狀,同時出現了肉眼可見的異常火光,尾部燃料艙的液氫艙開始出現泄漏。
第68秒,地面通信告知宇航員“執行加速”,指令長迪克·斯科比確認了這一信息并回復:“收到,執行加速。”這也是挑戰者號機組成員留下的最后一條通訊信息。
不到10秒鐘后,挑戰者號在1.46萬米的高空解體。25秒后,殘存的駕駛艙在慣性作用下升至1.98萬米的高空,隨后開始自由落體,數分鐘后以330公里/小時的高速濺落海面,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事后,美國政府專門成立的調查委員會查明,此次事故的根源來自一個不起眼的橡膠部件—— O型環。
由于發射時氣溫過低,橡膠造的O型環失去了彈性,造成原本應該密封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內高壓高熱氣體泄漏,最終導致高速飛行的航天飛機在高空解體。
除此之外,調查委員會還將事故原因部分歸咎于NASA本身的不完善的內控制度和決策機制。
“挑戰者”號爆炸后,至少有3名航天員沒有馬上死亡。但航天飛機并沒有設置逃生系統。設計期間,NASA曾表示,航天飛機的高可靠性不需要額外設計這一系統。
盡管發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故,但NASA似乎并沒有從“挑戰者”號身上吸取教訓。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于返回地面前16分鐘突然爆炸解體,7名航天員全部罹難。此次災難讓NASA內部對安全問題的態度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哥倫比亞”號7名宇航員
“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委員會認為,“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失事的根源都是NASA管理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該局缺乏強大的安全文化”。
15年過去,1月25日,NASA在阿靈頓國家公墓舉行了追思儀式,悼念“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阿波羅1號”殉職的宇航員,以及其他為人類探索太空事業付出生命的NASA同事。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中汽協: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上升2021-08-19 11:08:45
- 2021年7月國內橡膠輪胎外胎產量為7271.0萬條2021-08-19 11:08:42
- 東南亞疫情擴散影響汽車零部件和半導體供應 日本整車工廠受損嚴重2021-08-18 10:08:56
- 1-7月生產企業新車銷量1475.6萬輛 同比增長19.3%2021-08-18 10:08:37
- 俄羅斯7月汽車銷量同比下降7%2021-08-13 11:08:54
- 橡膠手套需求有望倍增 韓國公司營業利潤破空前高2021-08-12 11:08:07
- 印度7月新車銷量提升34% 乘用車超疫情前水平2021-08-11 12:08:28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