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紅色橡膠記憶
湖南日報- 薛媛媛
主編的話
八千湘女上天山廣為人知,五萬湖湘子弟下云南卻鮮有人曉。那里自然條件無比酷烈,墾邊植膠規(guī)模更大,使命更重。
橡膠是國家實力較量的籌碼,中國曾被視為天然橡膠種植禁區(qū)。新中國成立初期,數萬湖南青年移民云南,在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原始森林中為國家種植橡膠林,一代代湖南人為此浴血奮戰(zhàn)數十年。傲視世界的中國膠乳,是從湖南人的血汗和精神中流出來的!
湖南作家薛媛媛在郵局排隊時偶然得知這段被人遺忘的歷史,歷時三載,三下云南,跋涉數千公里,采訪了500多位湖南支邊人,還原了那段真實、壯烈的歷史,記錄了湖南人為中國橡膠事業(yè)創(chuàng)下的輝煌業(yè)績。
1、中國,百年橡膠夢
現代人離不開橡膠,小到導線和腳上的膠鞋,大到衛(wèi)星、戰(zhàn)略裝備等。但《大英百科全書》第10版卻記載道:橡膠樹僅僅生長在界線分明的熱帶地區(qū)——大約赤道南或北10度以內,以外的地區(qū)為種植橡膠的禁區(qū)。如果這個結論成立,中國,即使是最南端的海南島,也處于北緯17度線以北。
西方野心家一直對中國實行橡膠封鎖。他們宣布:一棵橡膠種也不流到中國。一些東南亞國家在美、英兩國控制下,訂出了苛嚴的橡膠“封關”法律,莫說偷運成品橡膠,就是把一顆膠果、一截橡膠芽條帶往中國,當事者都要遭受監(jiān)禁、殺頭。但仍有人以無畏的膽識和智慧,沖破了禁區(qū)。傣族愛國人士、干崖第24任宣撫使刀安仁曾從新加坡買了8000株膠苗,種植在北緯24度50分、海拔960米的盈江縣鳳凰山。雖然最后只有一棵存活,但它向世界證明,中國沖破禁區(qū)種活了屬于自己的橡膠。
1949年,中國的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開始種植天然橡膠,年產干膠199噸。但對新中國整個工業(yè)建設,這個數量微乎其微。橡膠的缺乏,直接威脅到中國的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徹底解決對進口橡膠的長期依賴,種出中國人自己的橡膠,成為新中國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1952年,政務院決定開辟云南中國第二橡膠基地,在云南種植橡膠。1954年,中國科學家在云南試種橡膠成功,1958年,云南橡膠基地人力缺乏,舉步維艱,嚴峻的局面驚動了中南海,專門開會討論解決這個難題。王震向毛澤東匯報云南急需人的情況,毛澤東略加思索,果斷地說:“我們家鄉(xiāng)人多,可以調一些去開發(fā)邊疆。”就因毛澤東這句話,中央秘密下達命令:調集五萬名湖南青壯年奔赴云南,去完成這項關乎國計民生的特殊任務。
1959年10月15日,一場史無前例、轟轟烈烈的遷徙在湖南醴陵、祁東、祁陽三縣進行,數萬湖南青壯年拖家?guī)Э诒几霸颇现н叿N植橡膠。50多年了,他們在云南已有第四代13萬多人。遠在他鄉(xiāng)的湖南老鄉(xiāng)是怎樣經歷那段艱苦卓絕的歷程的?
2、初到橄欖壩:我們是毛主席家鄉(xiāng)人,不能給毛主席丟臉啊
1960年金秋,祁東縣由譚先桃、汪緒厚等率領1600多名湖南祁東人,歷經20多天到達橄欖壩,隨即步行去一隊。走到太陽快落山,發(fā)現密林間有兩幢茅草房,領隊干部說:到了。大家傻了,面面相覷,呆呆地站在行李邊。
剛建好的茅草房,用四根樹杈杈和竹子綁成屋架,房柱、房梁、門窗、床鋪、凳子、桌子,東西全是竹子做的,沒來得及做門窗,房內四壁透風、里外見人,蜘蛛、白螞蟻、蚊蟲滿屋飛。汪緒厚心里一片荒涼,但他沒有流露出來,周圍的人都用眼睛看著他,他有情緒,全隊人都不會振作起來。“同志們,先把行李卸下。”汪緒厚帶頭搬卸行李。他說,“來之前我也想過,云南真像說的那么好,還叫我們來干什么?既然是支邊,工作一定很艱苦。我們不怕艱苦。”
晚上有人起來,三間房都能聽見屋后的撒尿聲。半夜,有兩口子帶小孩睡,床垮了,夫妻雙雙落地,大人鬧,小孩哭。哇!一個小孩哭。哇!一排小孩哭。遠處忽然響起“喝呼——喝呼”的怪聲,這是在湖南不曾聽過的聲音,人們嚇得毛骨悚然。汪緒厚想,是不是狼和老虎來了?準備出去看,他妻子搬起木箱子堵住了門。后來才知道,是豹子嗅到人味從森林里鉆出來了。
晨曦升起,汪緒厚起床,發(fā)現房的大門轉了個方向,是大風吹的。“我們要回家。我們要離開這個不是人呆的地方。”一群人背著行李陸續(xù)站在他身前。汪緒厚說:“既然來支援邊疆建設,肯定要吃苦的。轉業(yè)軍人在這里艱苦創(chuàng)業(yè)五年了,我們?yōu)槭裁床荒苣兀课覀兪敲飨亦l(xiāng)人,不能給毛主席丟臉啊!”
我們是毛主席家鄉(xiāng)人,不能給毛主席丟臉啊!也許這句話觸到了湖南人心底的柔軟處,湖南人冷靜下來了。也是這句話,使人心很快安定下來。
3、新起點:螞蟥、蛇、老鼠、馬蜂、蚊子、蜈蚣、螞蟻
湖南人來云南支邊,只有一個信念,開荒種橡膠。這是我到東風農場采訪時,朱澤華老人給我講的話。
他告訴我,他們在原始森林里開荒,遍地是蛇。有天,他打開房門,發(fā)現一條蛇橫在地坪,左邊看不到蛇頭,右邊看不到尾巴,嚇得他轉頭關上房門。從門縫里看見蛇走了,再打開門,發(fā)現左邊和右邊地坪的小樹都被壓死了。“有一次我砍壩,一舉手,一條蛇在我面前昂起頭,我嚇得渾身哆嗦。旁邊人說你手割出血了,我看到手往下滴血,馬上丟下手中的茅草,原來是我把蛇頭和草一起割斷了。”
還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螞蟥。旱螞蟥寄生在低洼潮濕的草叢或樹上,終日豎著身子探測前后左右的血腥味。職工穿過時散發(fā)的氣味和響動,使它們立即活躍起來,彈起七八厘米高,落到人身上,迅速從各種縫隙鉆進大腿或肚皮。它吸血時人沒有感覺,等你發(fā)覺時它早已吸得鼓鼓脹脹。人走路被它沾上,若帶上床睡覺,第二天它吸飽后滾落下來你才知道。水螞蟥寄生在污水塘中,吸飽后有五六寸長,立起時屁股大大的、頭尖尖的像個寶塔,咬人痛如刀割。
湖南人初來乍到不知防范螞蟥,勞動或到草窩小便,身上就全是螞蟥。架橋時男人跳進水里打樁,水螞蟥從四面八方游來,密匝匝吸住人的腿,打完樁滿滿一腿螞蟥,吮得鮮血淋淋。女職工到溪邊洗菜,螞蟥趕著追,放下菜扯螞蟥,扯出一尺多長,扯掉一條又一條,扯得鮮血淋淋。橄欖壩農場副排長曾慶夫,不停地咳嗽,咳出血來,說話像鴨子叫,照X光也沒有查出病來。有天他在山上勞動,一陣劇烈咳嗽,咳出一條三寸長的螞蟥,嚇得他全身發(fā)抖,折磨他一個多月的病終于真相大白。上山砍樹,樹上吊有馬蜂巢,被驚動后傾巢而出窮追不舍,鉆進草叢悶進水里也擺不脫甩不掉,很多人常被叮得幾天起不了床。有職工不小心觸怒了馬蜂,不得不跳進河里潛水逃走;不會水的只得拼命奔跑,馬蜂順著人的汗味一直追到他們家里,顧不得渾身泥土,躲到床上放下蚊帳才免遭攻擊。
朱澤華說,“我們每天開荒,從山上回家就想早點睡。我吃點東西洗腳就睡下。一群蚊子‘嗡嗡’地朝我窮追不舍,我一掌過去,一臉的血,捏起一只死蚊子,媽呀,有黃蜂大!云南十八怪之一:‘三只蚊子一盤菜。’屋頂上沾滿了黃蜂大的蚊子,專等晚上飛下來咬人。一天晚上睡覺,露在外面的腳指頭忽然被什么東西狠狠地咬著,睜開眼睛,呀,一只老鼠在啃我的腳趾頭,還有幾個老鼠從泥墻鉆出來偷吃鍋里的野菜。我實在太困了,轉身剛睡著,更大的動靜把我攪醒了。一條條蛇追老鼠吃,追得唧唧叫。我翻身坐起,感到一個冰涼的東西在我肚皮上,我手一摸,蛇。一條蛇爬在我肚子上。我不敢動,等它慢慢地從我身上爬過去。床的竹杠杠上也有蛇爬動,那些蛇都是從墻壁里出來的。我明白了,老鼠吃飽了懶得動,就在泥墻里做窩,引來了蛇。蛇吃老鼠吃飽了也不想動,也在泥墻里做窩。快到天亮時我又睡過去,這時,我從山上帶下來的螞蟥吃飽了從身上滾下來,我一翻身壓死了七八條螞蟥。早上起來,床上到處是血……”
老人說得很幽默,我聽了心情非常沉重。湖南人就是這樣開始他們人生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起點。他們只清楚一點,那就是開山劈嶺,養(yǎng)育膠苗,盡快為中國人種出自己的橡膠。
4、開荒,開荒餓,餓,餓
1960年國家農墾部頒發(fā)目標:大干三五年,把我國建成橡膠大國。要想盡快把蠻荒之地變成橡膠園,首要任務是開荒。這是采訪橄欖壩農場退休干部賀熙仕時,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山上全是蒼松大樹和駝背蓬竹,大樹幾個人牽手圍不住,遇到千年大樹,一個人要砍半個月。湖南人個個爭強好勝,在山上隊與隊比,人與人比。每人磨兩把鋤頭,白天干十多個小時,有月光的晚上還猛干一場。
賀老告訴我,挖梯田挖穴勞動量非常大,大家勞動一天筋疲力盡,女同志累得斷了月經。當年,各農場生產隊的干部最頭疼的一件事,是如何“看住”這些支邊工人。不能讓他們干活時間太長,以免倒下去再也站不起來。他們每天就想多干點,沒有人強迫他們。他們想在熱帶雨林的亙古荒原,盡快種上中國橡膠。正是他們天天20多個小時地干,短短三年里,云南農墾橡膠種植面積從5萬畝猛增到20萬畝。
1960年到1963年是舉世皆知的“困難時期”,農場糧食報警,一個人糧食兩三個人吃,餐餐野菜湯。這天,柳中元在山林中發(fā)現一頭大象陷進泥塘里,他用槍把大象打死,發(fā)動全隊職工把象拖回隊,在隊部用大鐵鍋煮了十幾鍋,五角錢一碗賣給職工。一隊一個老人買了七大碗一臉盆,他餓極了,一頓吃完,結果脹死了。吃了大象闖下大禍。象記仇,在莊稼地里搗毀莊稼,晚上在隊周圍走來走去,嚇得人們晚上都不敢出門……
老人突然停下來。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知道我的采訪只會使老人多一次痛苦的回憶。記得在景洪農場采訪時,宣傳科陳國祥科長說過一件令我心疼的事:1960年的一天晚上,景洪農場一隊失火,整個生產隊都燃起來了。一對夫婦和兩個小孩困在房子里,男人想,隊里的倉庫也著火了,倉庫里有老苞谷,一隊開荒全靠這些老苞谷啊!他不顧妻子的阻止,沖出火海搶隊里的老苞谷,隊上的苞谷全部搶救出來了,他的妻子和兩個小孩卻都燒死了。
柳中元老人突然說:饑餓折磨得人見到能吃的就往嘴里塞。傣族老鄉(xiāng)殺米線豬(豬寄生了蟓蟲,是不能吃的病豬),把豬埋到土里。晚上,湖南人把米線豬挖出來偷偷背回家,在油燈下把米線一粒粒用針挑出來,把肥肉煎油,瘦肉炒著吃,算是全家改善一次生活。湖南人對傣族人埋的生了白毛的死豬、死牛、死馬、死狗,都會挖出來吃。少數民族笑湖南人為了填飽肚子什么都拿來吃。湖南支邊人就說,這算什么,,填了肚子好開荒呀!
多么悲壯的語言,只有活下去才能開荒,只有開荒才能種上橡膠。他們是與共和國一起承受饑荒。
5、一位湖南母親:五十多歲的他,至今沒有穿完媽媽做的鞋
橄欖壩農場一分場女黨委書記曾翠娥的愛人張慶新,給我講了他母親的故事。
張慶新的母親在湖南憑一雙會做鞋的巧手嫁給他父親,生了張慶新后,身體不好,就在家?guī)Ш⒆印?959年隊上動員去云南支邊,父親看著病歪歪的妻子和才四歲的張慶新,猶豫不決。母親看出了父親的心思,鼓勵父親說:你去報名吧!我們母子同你一塊兒去。父親織了兩個特大籮筐,一頭挑張慶新和全家衣服,一頭挑才70斤的母親,挑著他們步行到了目的地,肩上脫了一層皮,一到隊倒下就睡,整整一天爬不起來。父親爬起來就上山了。第三天,母親帶著張慶新也上山了。
父母開荒,一座座山往前開,離隊越來越遠,張慶新不便帶上山,父親在門上開了個小洞,讓張慶新從洞口爬進爬出。當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來他才明白,怕周圍野獸闖進門傷害他。門洞小,野獸來了,張慶新隨時可以爬進去,又笨又大的野獸進不去。
山上是滿地的荊棘和尖石頭,父母光著腳板上山,回來腳上總是鮮血淋漓。帶隊干部從外面搞來30雙黃跑鞋,但有98個人,只好一家來一人抽簽。30雙鞋被60個人每人抽到一只,上山時抽到左邊的找右邊的合一雙,抽到右邊的找左邊的合成一對。你穿幾天,我穿幾天。母親把父親抽到的鞋讓給別人,決定自己給隊上做鞋。沒有碎布,就把枕頭拆了做鞋,晚上枕一塊石頭睡覺。白天開荒,晚上都在油燈下做鞋,隊上的人幾乎都穿過母親送的鞋。
那天開荒,母親口噴鮮血倒在山上,被抬到醫(yī)院搶救,是嚴重的肺癆。母親病越來越厲害,隊長從大隊部給母親特批了一塊肉。母親煮了半塊肉隊里人吃,把另半塊的瘦肉割下用鹽腌了,一星期吃一小點,肥肉就放到鍋里涮一下炒菜,每天都涮一下,直到那塊肥肉變得一根筋了,母親就和水煮一鍋湯,對張慶新說,我們今天吃肉湯。
父親剿匪去了。中秋節(jié)那天,張慶新看見隊長在喊:今天上山開荒的,每人發(fā)一個煮雞蛋。張慶新想,要是有一個雞蛋給娘吃,娘該會多高興!就悄悄拿了鋤頭,跟隊上人偷偷上山,等發(fā)現張慶新時已到了山上。干到月亮都出來了,張慶新說:“隊長怎么還不喊收工。”大人說:“只要有月亮就要干活兒,除非月亮回去。”于是,張慶新就盼月亮回去。終于聽到隊長亮著嗓子喊:“散工,散工。領雞蛋!”張慶新幫著發(fā)雞蛋,發(fā)到最后少一個。隊長說:“慶新,我那個蛋給你吧!”
張慶新把雞蛋放進口袋,一蹦一跳下山。他看到大家剝雞蛋吃,他又從口袋拿出雞蛋,把蛋連殼放進嘴里含一下又吐出來,隊長不時回頭說:“快跟上來,要是把你丟了,怎么向張嫂交代。”
下山來,山坡上有一個人伏在一棵野芒果樹下,月光下看不清是誰。隊長用一根長棍子把那人翻轉身,蚊子、蒼蠅“嗡”地飛起來,惡臭撲面而來。大家正在猜測是不是張嫂時,張慶新瘋了似的撲過去,抱住母親號啕大哭。“看你娘身上的蚊子、螞蟥、螞蟻,就知道你娘死了有大半天了。”隊長趕快把他拉開,用竹條子抽打母親身上的螞蟥、螞蟻和蚊蠅,吩咐隊里人砍幾塊芭蕉葉包好,把張慶新母親抬回去。
第二天,母親的遺體停放在隊上的坪里,大家扛著鋤頭在母親遺體前默默走一圈,然后上山了。沒有時間給母親開追悼會,大家都要抓緊時間開荒,只有開出荒來才能種上橡膠,只有多開荒才能多種橡膠,只有多種橡膠才是湖南人來邊疆的目的。
清理母親箱子時,張慶新發(fā)現母親有一箱鞋子,鞋子一雙比一雙大。在張慶新以后成長的日子里,他一直穿母親做的鞋子,現在他五十多歲了,還沒有穿完母親做的鞋。
張慶新說著母親的故事,我一直在流淚。在后來的幾天采訪中,我都沒有從他母親故事中走出來。我們的長輩在為中國橡膠作貢獻時,他們的孩子也作出了犧牲。有的湖南孩子還在吃奶,父母去勞動時他們被綁在床上度過了幼年。
6、出膠了:膠乳的滴答聲有如心臟的跳動聲
勐醒三分場李功卿老人告訴我:“從一粒種子發(fā)芽到膠苗到幼樹到長成一棵能流淌出膠乳的大樹,栽得好的要八年才能開割。不容易啊!”那是個怎樣的八年!這讓我想起中國漫長的八年抗戰(zhàn)。植在山上的膠苗在農場職工的精心呵護下,一天天長大。1967年,湖南支邊人來到云南八年后,終于可以收割膠乳了。
凌晨兩點,職工們身穿膠衣,肩挑膠桶,頭戴膠燈向膠林走去。膠燈穿過膠樹,就像幕布上綴滿了星光。膠工手握膠刀,彎腰30度,繞著膠樹均勻平滑地推動,膠線流出的乳汁就像掛在天邊的月牙兒,淙淙流出,滴入膠盅。
出膠了!出膠了!!出膠了!!!第一個報捷的人那么急切。那些剛毅倔強的漢子們抱頭痛哭起來。湖南支邊人種在心里八年的橡膠終于流出了膠!只有這時,你才發(fā)現,能夠這樣痛哭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這時,你會發(fā)現,膠乳的滴答聲多么像人們心臟的跳動聲啊!
中國人在橡膠的種植禁區(qū)——北緯23度線以北地區(qū)成功種植出了橡膠,中國不能種植橡膠的魔咒再一次被打破。如果沒有自主的橡膠產業(yè),無法想象中國將面臨怎樣的困境。在國際上,橡膠是國家實力較量的籌碼,湖南農墾人為此浴血奮戰(zhàn)了數十年,傲視世界的中國膠乳是從湖南人的血脈和精神中流出的!
我們不能忘記,這些平凡的湖南農墾人創(chuàng)造了一頁不平凡的歷史,一頁與共和國共榮光的歷史。
(薛媛媛,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長沙市作協(xié)副主席。發(fā)表作品200多萬字。)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yè)門戶網站!

- 中柬(南寧)橡膠生產基地揭牌2025-05-09 12:05:35
- 泰國將與中國協(xié)商橡膠0關稅2025-05-07 01:05:58
- 泰國宣布推遲開割1個月 橡膠供應量料減少20萬噸2025-05-07 01:05:43
- 七位優(yōu)秀橡膠人,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5-04-29 02:04:10
- 張立群院士榮獲國際合成橡膠生產者協(xié)會2025年度技術獎2025-04-22 02:04:27
- 2025年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將在三門舉辦(6月10-12日) 歡迎報2025-04-16 02:04:18
- 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2025-04-03 01: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