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將關閉復合橡膠進口大門
發布時間:2015-03-25 10:57:11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2014年12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了復合橡膠國家推薦性標準《復合橡膠通用技術規范》,該標準擬于7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復合橡膠中生膠含量不超過88%,使復合橡膠不再是傳統的橡膠材料,而是一種新的“復合材料”。這給輪胎行業的使用帶來極大的困難。由于該指標的設計缺乏科學依據,在技術上難以實現,一旦正式實施,就意味著國家將關閉復合橡膠進口的大門,不僅會大大提高輪胎企業的生產成本,還會引發國際貿易糾紛。
生膠含量指標是天然橡膠種植行業與輪胎行業關注的焦點。在新標準制定過程中,雙方就此指標一直爭執不下。輪胎行業要求維持中國橡膠工業協會2006年制定的《復合橡膠自律規范》規定的95%~99.5%的天然橡膠含量;天然橡膠種植方要求將該指標設定為70%。但據了解,最終新標準確定的復合橡膠88%的生膠含量,只是簡單選取了雙方要求的平均值。這樣“平衡”上下游意見形成的指標顯然是草率的、不嚴肅的。在沒有全面考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以及標準調整企業所需要的各種準備,同時復合橡膠中生膠含量的數據也沒有相應技術支撐的情況下,人為降低復合橡膠中生膠含量,將在復合橡膠生產、供應、技術、質量、使用等方面造成極大的混亂。
進一步講,新標準技術上難以實現。天然橡膠含量在95%以上的復合橡膠,輪胎及其他橡膠制品企業在使用時,無需過多調整配方和工藝,就可以滿足輪胎各部件生產要求,保證產品質量。但該標準中“復合橡膠中生膠含量不應大于88%(質量分數)”的規定,使復合橡膠變成了一種新的“復合材料”,其通用性大為下降。輪胎各部件的膠料配方、工藝控制等必須要重新做大量試驗和調整,用調整后的配方和工藝制造出的輪胎還要經過各種成品檢測試驗。另外,還要經過汽車廠商的相關認證和審核,這一過程至少需要2~3年的調整期。
當生膠含量為88%時,輪胎企業為滿足各種不同的產品設計要求,不得不采取“訂購”的方式采購多品種的復合橡膠,從而增加了使用管理的復雜程度和加工能耗,增加了工藝控制、庫房面積、庫房管理、入廠檢驗等相關工序的管理成本,增加了企業的庫存量,給企業帶來更大的資金周轉難度,使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輪胎企業運轉更加困難。這使88%生膠含量的復合橡膠基本不具備使用的可行性。
復合橡膠新標準對國外橡膠供應商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如目前泰國有80萬噸的復合橡膠產能,但沒有一家橡膠加工廠能生產生膠含量88%的復合橡膠。如果中國實施新國標,則國外橡膠加工廠此前在復合橡膠生產方面的投入將基本付諸流水。這將給國際橡膠原料供應體系帶來混亂。
可以預見,新標準實施將關閉復合膠進口大門。復合橡膠進口大門一旦被關閉,輪胎企業進口天然橡膠的渠道只能是一般貿易途徑進口和加工貿易途徑進口。而一般貿易途徑進口的天然橡膠要承擔20%或1500元/噸的進口關稅,這將大大增加輪胎企業的負擔,使企業難以為繼。其結果,一是將重創民族輪胎工業;二是在天然橡膠高關稅的情況下,輪胎企業會尋求合成橡膠等其他天然橡膠替代產品,從而進一步加重全球天然橡膠的過剩局面,導致全球天然橡膠價格進一步下降,膠農將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實施新標準還將增加中國和東盟國家貿易糾紛風險,加劇中國輪胎遭遇國際貿易摩擦的風險。復合橡膠是中國與東盟貿易互惠的產品,修改了復合膠標準,可能引發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糾紛。從國際關系上講,國家正在努力改變同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關系,我國單方面改變天然橡膠/復合橡膠技術定義,會給東盟各橡膠生產國增加技術壁壘。
目前,美國“雙反”和復合橡膠標準調整、天然橡膠進口關稅提高同時出現,使我國輪胎企業在市場銷售和原材料供應兩頭受阻,內外交困,面臨生死存亡。為此,懇請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暫緩執行《復合橡膠通用技術規范》國家推薦標準,給遭受重創的輪胎企業留下生存的機會,也給輪胎上下游行業的發展留出空間。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七位優秀橡膠人,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5-04-29 02:04:10
- 張立群院士榮獲國際合成橡膠生產者協會2025年度技術獎2025-04-22 02:04:27
- 2025年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將在三門舉辦(6月10-12日) 歡迎報2025-04-16 02:04:18
- 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2025-04-03 01:04:55
- 墨西哥對華SBS橡膠作出反傾銷初裁2025-03-13 02:03:34
- USTMA:2025年美國輪胎出貨量預測增加0.9%2025-03-10 01:03:17
- 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汽車商品出口同比增長16.2%2025-03-03 12:03:29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