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頻遭“反傾銷”大棒 核心技術缺少是硬傷
上周,美國商務部針對我國輪胎產品再度揮起了“反傾銷”大棒。初裁認定,中國輸美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在美銷售過程中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為19.17%至87.99%.按照美國法律,本次初裁結果生效后,美國海關將對相關企業向前追溯90天的反傾銷稅,輪胎企業將面臨繳納大額稅費。這是自2009年“特保案”之后,中國輪胎企業再度遭遇美國貿易“保護”。
為何頻遭調查?直接原因是因為售價太低,給對方以沖擊市場的借口。目前,中國輪胎出口業務主要面向的是零售環節的低端市場,低價策略在所難免,這也反映出中國輪胎品牌的“致命傷”:競爭力不強,缺少核心技術帶來的附加值。
盡管中國輪胎在國外倍受磨難,但相比中國的其他零部件行業來講,已經算得上幸運兒了。目前,中國零部件企業能夠像輪胎一樣走出去,搶占美國這樣的成熟市場的品牌可謂寥寥無幾,即便輪胎搶占的只有美國低端市場的一小點兒份額,但總強過那些連跨出國門的機會都沒有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品牌吧?
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不久前,國內某自主品牌發布了一款全新旗艦車型,為了證明質量可靠,向外界全方位地展示了零部件供應商的情況。遺憾的是,入圍的基本為外資零部件企業,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等等,自主零部件企業僅為極少部分。
這并非個案,目前在業內已成為普遍現象。標榜自己的品質過硬,必須細數產品采用了那些國外知名零部件品牌;換而言之,如果被知道了零配件全面使用的是國產零部件品牌的話,產品定位就往往被鎖定在中低端市場。怪圈的形成在于自主品牌的核心零配件欠缺自主研發的實力,汽車上普遍使用的ESP、ABS、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國內零部件品牌還難以涉足。
最近,《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News)發布了2014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博世、電裝、麥格納、大陸集團、愛信精機、現代摩比斯、佛吉亞、江森自控、采埃孚和李爾名列前十。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中國僅有2家供應商入圍。其中,中信戴卡名列83名,香港德昌電機名列98位。反觀傳統的汽車成熟國家,日本有29家企業入圍,占比幾乎達到30%;美國有23家企業入圍,德國則有21家企業入圍,法國有4家企業入圍。
縱然這個榜單的數據不一定全部準確,但基本能反映出,汽車產業最為關鍵的零部件環節基本被外資企業所壟斷。
有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萬家零部件企業,外資背景的企業(獨資45%,中外合資55%)占規模企業數20%,但占據市場份額達70%以上;中國品牌零部件企業市場份額不足30%,其中90%的產品集中在中低端。
我國現有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儲備,難以支撐整車企業品牌向上突破。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能力弱、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不能滿足汽車要求等現狀,已經成為自主品牌未來發展的瓶頸。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感慨:“我國零部件企業連15分鐘都不能等。沒有強大的零部件產業,難以實現真正的汽車強國。日系、德系、美系品牌稱霸全球汽車市場,他們背后都有強大零部件企業組委支撐,豐田背后有電裝,通用背后有大陸集團,大眾背后有博世等等。”中國要成為汽車強國,自主品牌的背后有哪些零部件品牌呢?在此,需要吶喊一聲:“奔跑吧,中國零部件!”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七位優秀橡膠人,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25-04-29 02:04:10
- 張立群院士榮獲國際合成橡膠生產者協會2025年度技術獎2025-04-22 02:04:27
- 2025年第十七屆橡膠技術交流會將在三門舉辦(6月10-12日) 歡迎報2025-04-16 02:04:18
- 特朗普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2025-04-03 01:04:55
- 墨西哥對華SBS橡膠作出反傾銷初裁2025-03-13 02:03:34
- USTMA:2025年美國輪胎出貨量預測增加0.9%2025-03-10 01:03:17
- 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汽車商品出口同比增長16.2%2025-03-03 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