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膠園15年,看這位海南橡膠膠工用辛勤工作書寫的“最美”人生
海南橡膠紅林分公司紅田片十一隊膠工吳亞芳
“從未停下”成就“最美”人生
■ 記者 郭祺
走進海南橡膠紅林分公司紅田片十一隊膠林,林段里的雜草被清剪得干干凈凈,一株株軀干粗壯、枝繁葉茂的橡膠樹映入眼簾。
割膠、除草、施肥、收膠、封涂割面……從不見十指的黑夜到陽光普照的白日,一個瘦小卻有力量的背影獨自在膠林間不停地忙碌,她腳踏膠鞋,手握膠刀,不曾停下歇一歇。
她就是海南橡膠紅林分公司紅田片十一隊膠工吳亞芳。“從未停下”是吳亞芳15年來真實的生活寫照,在工作中“從未停下”苦練割膠技術,扎根膠林、辛勤勞作;在生活上,“從未停下”守護愛人和家庭,用強大的信念撐起家庭的一片天。吳亞芳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在平凡的崗位和生活中成就不一樣的自己。2011年被紅林分公司評為年度先進膠工、2016年被海南橡膠評為“最美家庭”、2017年被海南橡膠評為“最美妻子”、2019年被海南橡膠評為“最美家庭”。
吳亞芳在磨膠刀。郭祺 攝
勤學苦練 技術一流
“最開始割膠的時候,手腳不聽使喚,一不留神就把膠樹割傷了,造成割面深淺不一,產量和收入都不樂觀。”吳亞芳清楚地記得15年前最開始從事割膠工作時心里的落差,“看到老膠工的膠樹割面光潔、割線流暢、深淺適中,我心里即羨慕又敬佩。”
為了能熟練掌握割膠技術,吳亞芳沒少下功夫。請教老膠工,仔細學習他們的每一個示范動作;勤練割膠技術,在空閑時間利用被淘汰的殘樁樹練刀,不馬虎每一個細節。“練到雙臂腫脹、渾身酸軟、滿手割傷是常有的事。”吳亞芳笑著說。
“現在,我一個人的割膠速度和別的家庭兩個人一起的速度一樣快呢!”吳亞芳自豪地告訴記者,她承包了生產隊4個割膠樹位,共1600株,近四年來累計完成干膠產量達25.65噸,年年超額完成干膠生產任務,割膠技術始終保持在一級。
近年來,膠價持續低迷,有一些膠工棄崗。但已經是老膠工的吳亞芳卻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每年膠園開割前都要進行一個星期的培訓,吳亞芳從不缺席。”海南橡膠紅林分公司紅田片十一隊的負責人謝麗珠告訴記者,不僅如此,吳亞芳還自覺承擔起傳幫帶的責任,把自己鉆研出的一套“穩、準、輕、勻、快”的割膠絕招分享給新手。
勤勞持家 人間真愛
在吳亞芳的家庭里,上有年邁的公婆,下有一雙兒女,丈夫因突患格林巴利綜合癥,終身要依靠輪椅才能活動。
“我丈夫確診的時候,我女兒才一歲。”吳亞芳回想起20年前的往事感嘆道。當生活的厄運和家庭的重擔落在吳亞芳柔弱的肩膀上時,她沒有被壓垮,也從未想過放棄。
1995年吳亞芳開始種植甘蔗貼補家用,從原先的6畝甘蔗地,到2007年的40余畝,吳亞芳靠雙手打拼出了一份產業。“甘蔗豐收時,是最開心也是最辛苦的。裝車時,一個人要扛近一噸的甘蔗,忙完了還要去割膠,收膠的時候還要一個人用三輪車拉180公斤的膠水回來。”吳亞芳和記者說。
在吳亞芳的肩膀上可以清晰地看見,長久以來被重物壓傷的痕跡:“去年我還合股種植了香蕉,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吳亞芳成了家庭的頂梁柱,在發展自己產業的同時,從沒有請過一次假,一直堅守在割膠崗位上。“她是個毅力非凡的人。”吳亞芳的丈夫這樣評價她,更明白妻子的辛苦,總是搶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減輕妻子的負擔。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膠工,一個平凡的妻子和母親,我只想不忘初心,好好干。”吳亞芳用愛譜寫一曲人間的真情,用堅定的信念撐起一片絢麗的天。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傳承優良精神 爭建時代新功|虞海濃:從“割膠小白”到全國割膠狀2021-08-04 10:08:39
- 10余年投身海外“為國種膠”2021-08-02 03:08:10
- 三代接力“橡膠夢” 發展成果布全球2021-07-19 10:07:37
- 4位橡膠輪胎人,進入重點名單!2021-07-14 05:07:51
- 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2021-07-02 11:07:17
- 創新人物:賈德民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2021-06-08 11:06:46
- 賽輪集團袁仲雪:為實現中國橡膠工業強國夢而奮斗2021-04-27 12:04:30
- 2021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公布07-30
- 鄧祿普捐贈急需物資——發電機150臺!07-24
- 山東橡膠行業50強公布07-21
- ANRPC:2021年全球天膠市場供需料相對平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