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石油人:“清膠王”的難了情
![]() |
圖為王正倫在進行清洗作業。 陳賓 攝 |
乙丙橡膠車間操作工:
裂解爐、地下水井、生產管線……哪里發生擁堵,他駕馭著他的高壓清洗“戰車”就出現在哪里,與頑固的膠塊兒戰斗。他的操作區域有時在百米高空,有時在逼仄狹小的斗室。在清膠崗位工作26年,他完成2000多次清理工作,確保了裝置的安穩運行。
5月14日,對于吉林石化公司有機合成廠乙丙橡膠車間的王正倫來說,是個特殊日子。這天,他將陪伴了自己26年的高壓清洗車交給兒子王鵬,希望他能接好自己的班。
1989年,吉林石化有機合成廠引進了一臺德國產的高壓清洗車。時任有機合成廠乙烯車間值班長的王正倫,參與了拆包的整個過程。“我從小就愛琢磨這些東西,家里的鐘表、收音機、自行車啥的,我都拆好幾遍了。” 王正倫說。
天生的敏感、“愛動腦”的靈性和“敢動手”的率性,讓王正倫很快對這臺高壓清洗車了如指掌。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王正倫總是“手到病除”。
“干脆,這臺清洗車就歸你專職負責。交給你,我們放心。”2001年夏季,車間主任拍板。
清膠作業,可不是個輕省活,作業空間受限,作業環境艱苦。每次作業前,王正倫都要穿著厚重的連體式防水衣連續作戰,快時兩三個小時解決問題,慢的一次工作了17個晝夜。高壓水槍最大1200公斤的壓力,讓他的脊梁和水槍頭形成 “人”字形。每次作業,是對人的毅力的考驗。而在累計2000余次的清理作業中,王正倫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夏天還好說,頂多一身泥水。到了冬天,穿著連體式防水衣出來被風一吹,立刻變成了行走的“冰棍兒”。
隨著時間的積累,王正倫的清膠技術爐火純青。丙烯腈、乙丙橡膠、乙烯等裝置……吉林石化生產裝置現場,遇到難以解決的清膠問題,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一次,化肥廠苯乙烯裝置DA403塔發生聚合物堵塞。員工們渾身是汗,大錘、釬子輪番上陣,可還是收效甚微。
“請王正倫來,看他有啥辦法?”在現場指揮的公司副總經理發出命令。王正倫接到電話后,換上工裝,一路奔赴化肥廠。他和技術人員簡單交流后,熟練地穿戴好勞動保護裝備,拎起高壓水槍和銅鎬,鉆進403塔。他觀察了聚合物結構后,找到一處縫隙,半臥于塔板上,用肩部和手肘抵住塔壁,用腳頂住一點,含胸夾住高壓水槍開始切割。水槍震得他雙臂發顫渾身發麻,每隔10分鐘就要變換一下姿勢。終于在12個小時后,聚合物堵塞問題被圓滿解決。
退休后,王正倫又被返聘。他舍不得這份工作,也舍不得他精心呵護的“戰車”。同類的高壓清洗車十年左右就報廢了,而在他的精心維護下,他的“戰車”發動機和水泵至今沒壞過一次。
工廠先后安排了幾位年輕人給他當徒弟,可他們不是受不了苦,就是體質差,承擔不了這樣的重體力工作。王正倫萌生了讓自己兒子接班的想法。他決心在2年內將自己的技術完全傳授給兒子。
一旦有艱巨的清洗任務,王正倫會和兒子一起上陣。一方面為了裝置的安穩運行,另一方面為了回來看看他心愛的“戰車”。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從上海到咸陽:外婆在西北橡膠廠支內的33年2021-08-30 10:08:48
- 傳承優良精神 爭建時代新功|虞海濃:從“割膠小白”到全國割膠狀2021-08-04 10:08:39
- 10余年投身海外“為國種膠”2021-08-02 03:08:10
- 三代接力“橡膠夢” 發展成果布全球2021-07-19 10:07:37
- 4位橡膠輪胎人,進入重點名單!2021-07-14 05:07:51
- 彭光欽:新中國橡膠之父2021-07-02 11:07:17
- 創新人物:賈德民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生導師2021-06-08 11: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