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輪胎店關門,這致命一刀是誰給的?
導讀: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各種物價上漲加之新型網絡電商的沖擊都導致了輪胎店進入了倒閉潮。但,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輪胎商業》 記者 月華
“關店”儼然已是近幾年來零售業聽到最多的詞匯之一。經常發現,一段時間沒去的輪胎店,突然某天就人去店空,這不是二三線城市特有的狀況,在人口集中的北上廣深等也經常可見類似情形。輪胎銷售業績下滑,經營不善似乎正在成為實體輪胎店的宿命。
究其原因,似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這個:電商沖擊。
但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但是每一個店面遭遇的困境不同;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關店的原因也是不同的。
從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滲透率來說,輪胎電商的滲透程度最高。輪胎行業的電商可以上是剛剛涉獵,影響并不大,而且在線上買完輪胎后必須到線下的輪胎店去安裝,使得客戶是離不開實體輪胎店的。
既然電商并非主要原因,那還有什么原因呢?
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是,店面租金已經成為各地輪胎店不能承受之重——尤其在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整體消費力降低的情況下,輪胎店的經營困境根源是消費轉移、競爭過剩、經營管理不善等等因素與租金過高綜合作用的結果。
如果說一線城市因為市場容量大,輪胎店的生意尚且能夠支撐的話,那么二三線城市的輪胎店就面臨更多的現實尷尬。
首先,客流量不夠大。二三線城市居民本身的數量較少,車輛保有量較少,所以這些城市里所能容納的市場規模就很有限。
其次就是競爭過剩。競爭過剩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于線上的競爭關系,相比較于網購的方便、快捷體驗,輪胎店既沒有讓消費者覺得有“面子”,價格方面也沒有“里子”,有時候輪胎店的店鋪小且臟亂差。
另一方面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要搶占更多的消費者,只有進行差異化服務,但是顯而易見,目前國內的輪胎店基本都一個樣子,輪胎品牌和種類型號基本差不多、促銷和價格戰成為常態。
而輪胎店在二三線城市也處于一個嚴重過剩的狀態,尤其在數量龐大的社區小型的輪胎店就更多。由于競爭對手多,客戶的群體和數量又是固定的,使輪胎店日益虧損經營不下去是常有的事。
然而,最重要的致命原因還在于傳統輪胎零售在商業模式與經營管理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傳統輪胎店規模大的是代理品牌,輪胎質量還有些保證,而規模小的店面不論進貨價格、優惠政策還是質量都沒有優勢,由于各家店鋪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客戶流失也相當普遍。很多輪胎店購物體驗差已成為大眾認識。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 王者歸來,雙錢首秀金標高端系列輪胎2020-08-04 02:08:54
- 米其林一個“輪胎公司”如何成了美食專家?2019-12-10 11:12:06
- 青島星恒輪胎公司供應超期輪胎?投訴三年未解決2019-12-10 11:12:46
- 汽車輪胎使用壽命有多長?聽聽老司機怎么說2019-12-10 11:12:17
- 它比什么都重要,你卻從沒認真對待過,輪胎選購不完全指南2018-03-16 09:03:10
- 95%以上的司機忽略了汽車輪胎的正確使用2018-03-15 10:03:29
- 輪胎漲價一鍋端,場面已失控(附最新輪胎漲價通知)2017-12-19 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