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橡膠發電廠”,可讓機器人感受環境變化
發布時間:2017-11-15 16:32:21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科學家開發“橡膠發電廠”,可讓機器人感受環境變化
作者 Emma Lin |

現在,“壓電效應”不再只存于晶體中了,來自瑞士的科學團隊開發出具有壓電性能的彈性橡膠聚合物,可利用機械動能(拉伸、壓縮)轉變成電力,未來應用范圍廣泛,包括感測器、人體心律調節器、衣物等,而最讓人興奮的領域是應用于軟性機器人的皮膚上,透過電脈沖讓機器人“感受”周遭環境。
過去,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ity)常見存在于在晶體(尤其是石英)、陶瓷、骨骼、DNA 或蛋白質等壓電材料中,根據種類可以分成壓電單晶體、壓電多晶體(壓電陶瓷)、壓電聚合物(木材、苧麻、絲竹、動物骨骼、皮膚、血管等)和壓電復合材料 4 種。之前,我們剛聽過科學家用“眼淚發電”,他們從眼淚中找到具有壓電效應的蛋白質晶體,并可以試著將這種蛋白質應用在醫療植入物的涂層上。
來自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的科學家現在開發出一種也能受益于壓電效應的橡膠薄膜材料,能在拉伸和壓縮過程中產生電力,Empa 將之戲稱為“橡膠發電廠”。根據《Futurism》報導,研究人員稱,壓電效應之前只在晶體中觀察到,但團隊現在證明,壓電效應也可以存在于彈性材料中。
黑膠唱片是最為人熟知的壓電應用,以振動產生機械能的針頭被壓電效應轉換為電脈沖,脈沖變成聲波以讀取紀錄在唱片凹槽中的聲音,而橡膠薄膜材料也利用了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過程的正壓電效應。
不過,這種由極性納米粒子和彈性體(原型中的硅)合成的橡膠復合壓電材料制作過程并不是那么容易,將這兩種材料連接在一起之前,必須先引入強電場對內部極化,直到納米粒子從固態玻璃轉變為橡膠、稍微粘稠的狀態,接著再將其冷卻到室溫,透過極熱、冷卻過程來實現壓電效應,和大多數新穎材料一樣,橡膠壓電材料再升級的最大缺點就在于成本問題。
這項技術可用于感測器、衣服或人體心律調節器中,而讓人興奮的領域之一則是軟性機器人(soft robotics),橡膠壓電材料可以讓機器人“感受”到周遭環境。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創新“變形輪胎”,獲設計大獎2023-09-11 11:09:49
- 國際上首個橡膠草高密度SNP遺傳圖譜構建2023-03-09 10:03:25
- 橡膠產業項目,取得新進展2022-12-06 04:12:42
- 青島能源所“鐵系催化丁戊橡膠合成與應用關鍵技術”通過科技成果2022-07-28 11:07:49
- 浙江科技獎頒獎,中策橡膠榮獲二等獎!2022-07-13 03:07:49
- 獨石化溶聚丁苯橡膠入選2021年度化工新材料創新產品2022-07-08 03:07:20
- 優科豪馬輪胎可持續橡膠材料研究成果投入賽車運動2022-07-08 03:07:36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