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含膠”謠言或有利益的幕后黑手
發布時間:2017-04-24 11:09:51 人瀏覽
來源: 橡膠技術網
4月10日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官方網站發布鄭重提示:“面條含膠”是謠言,請廣大消費者請勿相信“面條含膠吃不得”的謠言。并同時公布對克明面業、金健等面制品企業的飛行檢查情況公告,未檢出含有化學膠水和塑化劑物質,不存在摻入化學膠水等非法添加物質的行為。(4月19日紅網)
“面條含膠吃不得”是謠言,但并非沒有市場,它通過視頻形式從微信這個策源地出發,逐步蔓延到網絡,產生了數量眾多的“吃瓜群眾”。為了杜絕這種負面傳導往更大面積溢出,市場監督和權威媒體都及時反應: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官方網站辟謠,湖南衛視在近日《新聞大求真》欄目中也深度地對“面條含膠”的謠言進行證偽,其現場“解剖”、權威送檢,以及把鏡頭拉到面條生產一線,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和動作,有力地阻止謠言的病毒式傳播。
謠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在當下,仿佛又是“少數派”。過去一段時間,關于多種大眾食品的謠言總會沉渣泛起:從塑料大米到塑料紫菜、塑料粉絲,都一一躺中槍,認同、點贊并傳播者眾。有些造謠者還用視頻等方式來“現身說法”,譬如點燃粉絲說有塑料,就是最近流傳頗廣的。但其實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都會明白,包括塑料、橡膠等化學物質是極不溶于水的,要把它們介入食品加工環節,恐怕也是道世界難題。而塑料、橡膠的成本要遠遠高于粉絲、面條,要真是把它們異化成食品造假的原料,那造假者恐怕真是在“比傻”。
“橡膠造假面條”被去偽存真了,但真正的造假者,那也就是那些謠言的始作俑者,他們是否要被深挖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常人以為,那些通過微信轉發的造假視頻,可能是好事者的惡作劇,但請不要低估了造假者的險惡用心。就在之前,“塑料粉絲”視頻風傳網絡之際,就有人給多家粉絲制造廠家打匿名電話,要求賠償。甚至還有人開價30萬元,表示不再拍攝這樣的視頻。這種惡意行為已經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涉嫌損壞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無疑是需要嚴加懲處。
此次,“面條含膠”謠言,恐怕也少不了這樣的幕后黑手。稍加梳理謠言的加工流程,會發現它并非是拍腦袋決定的那么簡單:從策劃、拍攝、傳播,每個環節無不需要“群策群力”,方能有達到效果的傳播,這里面的成本也可謂不小。而且,從塑料大米、塑料紫菜、塑料粉絲,再到現在的“橡膠面條”,此起彼伏、前赴后繼,這顯然已經構成了一個領域的業態了。這就不得不讓有關部門提高警惕,要深挖這背后謠言造假者的根,并把他們從暗處揪出來。這也是對正常食品流通領域的保駕護航。
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是社會公民的義務,這毋庸置疑。在此之上,整個社會也要形成合力,包括像食藥監部門的有力監管、媒體的去偽求真,以及食品生產企業對質量的全面加強,當形成這樣一個有力的閉環時,謠言自然無從下手。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對謠言保持長期在線的警惕,也是相當有必要的。
文/呂涯
轉自:橡膠技術網,橡膠行業門戶網站!

橡膠技術網 www.m.jlxczjs.com!
>更多相關文章
-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查25批次標準橡膠產品 不合格1批次2021-11-19 11:11:17
- 因為這些事!屯昌盛都橡膠發展有限公司先后共計被罰款37萬元2021-10-28 03:10:55
- 欠薪!橡膠企業商標、設備全賣2021-10-27 04:10:33
- 楊華全、許榮基申請廣州海寧橡膠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2021-09-11 05:09:02
- 硅橡膠龍頭 - 宏達新材發布重磅消息: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疑似失聯2021-08-16 01:08:28
- 以案說法|無錫一橡膠企業露天混放危險廢物,被處罰19.9萬元2021-07-21 03:07:33
- 突發!廈門街頭一跑車凌晨起火!橡膠燒焦味彌漫2021-07-14 05:07:11
首頁推薦
最新新聞
網友評論
推薦閱讀
頭條新聞
價格行情
橡膠市場